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袤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充足的石油天然气储备等等,这些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学者们逐渐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但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高速发展,反而这些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慢于那些资源贫乏的经济体。大量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一种资源与经济增长率出现负相关的现象,学者将这种现象定义为“资源诅咒”。本文试图依托“资源诅咒”的理论,利用内蒙古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内蒙古的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探讨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当前的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的长期的可持续的增长。内蒙古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传统上经济落后的地区。一直以来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其主要产业。由于国家政策和地理区位的因素,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一直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贡献力量,工业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小。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步入工业化时期,内蒙古的工业生产开始突起。工业产值迅速增加,工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农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的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与此同时内蒙古的经济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工业占GDP的比重过高,资源型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初级产品在产品生产中的比重高,深加工和精细加工产品相对较少。工业发展速度快,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经济发展中的二元结构现象严重。本文根据Barro(1991)、Sachs和Warner(1995,1997)、邵帅和齐中英(2008)等人的经验分析文献,以内蒙古自治区1990年——2008年的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一个时间序列的回归方程,对资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资源要素制约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荷兰病”效应,对于人力资本和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由于资源开发导致的地区贫富差距拉大还有资源开发滋生的腐败和制度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最后,内蒙古的经济想要保持持续的增长需要更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建立完善的资源利用和管理制度体系,努力调整现在的工业和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发展多元化经济。重视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