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居民对交通出行的需求急剧增加,各大城市纷纷发展地铁建设。但由于地铁项目建设运营耗资巨大、沉没成本大、盈利能力差的特点,我国传统的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的建设运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而PPP融资模式的资源配置优势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PPP模式与地铁项目的结合成为热点。由于融资主体关系结构的多元化及地铁项目自身的复杂性,使得地铁PPP项目面临着诸多融资风险,而目前PPP模式进入地铁领域发展尚不成熟,风险管理经验严重不足。因此,本文在对地铁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融资风险识别的研究内容和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对青岛地铁13号线二期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系统阐述地铁融资的理论基础,介绍地铁的概念与经济属性,并详细总结PPP模式的定义、分类与应用范围及运作流程,对风险的定义、融资风险的内涵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融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作出详细论述。(2)基于国家相关政策、PPP项目失败案例分析和项目实际初步识别融资风险因素,结合4M理论从人、物、管理、环境四个角度系统的对融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确定融资风险因素初步清单。通过Delphi法结合李克特量表对关键融资风险因素进行精确识别,基于此构建青岛地铁13号线二期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详细阐述G1法和信息熵值法的适用性及赋权步骤,提出基于博弈论集结模型优化G1法和信息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并分析其适用性,介绍集对分析法(SPA)和灰色关联分析(GRA)的基本原理,对将灰色关联度引入到集对分析理论中确定差异度系数i值的耦合适用性进行分析,在对地铁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标准集划分的基础上,构建基于GRA-SPA的地铁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模型。(4)以青岛地铁13号线二期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为例,结合融资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将构建的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GRA-SPA耦合风险评价模型应用于该地铁PPP项目融资风险综合评价中,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在风险分担基本框架分析的基础上,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与风险监控策略。本文对青岛地铁13号线二期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今后采用PPP模式的地铁项目提供一定参考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