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跨学科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回答学界对“引入知识经济谈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问题”的质疑与诘难。以往的研究由于对知识经济理解的分歧,同时由于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还处在摸索阶段,在一些重要的问题(包括世界一流大学指标体系、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报告从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历史时代理论出发将他们联系起来并给予相关的理论说明。在知识经济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建立辩证的联系。运用新视角,将知识经济的理论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问题联系起来。从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历史时代理论出发,我们可以从两个视角来划分社会形态: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经济社会形态;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技术社会形态。相应地,我们也可以从这两个视角来把握当今历史时代。从经济社会形态的视角来确立历史时代,是不能不考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的;而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来看历史时代,是超越意识形态、撇开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的。
本报告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若干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反思。这样一些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包括:1.世界一流大学指标体系问题;2.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3.如何借鉴、构建世界一流的大学理念问题等。首先,OECD文件所说的“知识”主要指科技知识,这与OECD的工作性质有关。但如何正确对待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何正确对待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校却是世界一流大学指标体系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的但远未解决的问题。其次,从经济社会形态的视角来确立历史时代,是不能不考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我们应正视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避免在实践中的“泛意识形态化”和“非意识形态化”倾向而引起不必要的混乱。最后,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来看历史时代,是超越意识形态、撇开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的。这是我们可以大胆向现存世界一流大学的可靠理论依据。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敢于和善于向他们学习,尤其是要学习我们最为模糊的大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