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传播学作为研究手段和出发点,对词在宋代的传播环境、传播方式、传播动力、传播效果进行梳理,揭示词在宋代从“诗馀”的尴尬地位逐步取得正统文人的认可,并得到广泛传播的轨迹。
首先,着重分析了词在宋代三百年间得以繁衍与发展的原因,尤其是词产生和传播的社会环境:宋代城市的兴起,享乐之风的盛行,遍布的舞榭歌台为词的发育提供了温床;接着分析在这种环境下,文人们在“应歌”与“应社”中左右逢源,词也从口头传播方式转变成口头、书面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最终成为不可歌唱的案头文学;然后以柳永为典型案例,就其创新性、大众性、互动性、影响性揭示词的传播动力。最后总结词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传播效果:词在文人阶层的发展是“诗化”的过程,在市井民间却是“曲化”的过程,并产生了“婉约”与“豪放”两种迥异的词风。“诗化”与“曲化”,这是词的传播系统作为自组织系统与他组织系统的结合的自我选择的结果。
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宋代得到发展、壮大并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标志,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的繁荣局面是在传播者、接受者、传播媒介、传播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借助于词学及传播学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将传播学理论应用于词学研究领域,进行作家——作品——传播——接受的四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