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阅读行为,从微观看受个体自身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的影响,表现为“个体选择性阅读”;从宏观看,任何个体都存在于一定社会文化中,难逃现行意识形态和既往文化传统的影响,表现为“社会规范性阅读”。该文结合哲学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力求全面、深刻地揭示阅读心理实质及其与行为的关系。 哲学层面的解释学是关于理解文本的理论。解释学认为,对于阅读者而言,对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个体积累作为条件和基础。阅读的过程,就是社会的规范及社会规范在个体心理的内化与个体长期形成的的心理倾向这两方面发生作用的过程。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规范性阅读是指旨在保证主流价值观得以延续的阅读。它通过阅读主体的限定、阅读内容的选定、阅读内容的社会规范性、阅读规范的制订、考试制度等环节发挥作用。 从个体层面看,人的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感、个性等直接调节和控制着阅读活动。该研究进行了三方面的实证探讨:(一)采用自编问卷,调查1432名大学生的阅读价值取向与课外书阅读类型,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取向和课外书阅读类型。并且,不同的阅读价值取向与各种课外书类型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说明阅读价值取向可能会影响读者对各种课外书的选择。(二)采用自编问卷,调查418名大学生的购书情况,发现影响学生购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性别、年级、资金来源、购书途径等诸多方面。(三)采用眼动记录技术,进行个体话题兴趣对文本阅读进程和理解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发现个体兴趣有维持阅读的作用,可以促进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但对表层理解作用不大。 该文创新点有以下几方面: 1)提出了“社会规范性阅读”和“个体选择性阅读”这两个概念。前者界定为旨在保证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得以延续和巩固的阅读,这是一个从阅读行为的社会文化本质角度下的定义,这种社会层面上的阅读行为的首要特性是强制性和规范性;后者是指旨在使个人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阅读,带有较强的自发性和个体选择性。这两种阅读行为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同一阅读行为的两个方面。 2)采用眼动记录法,考察了读者的阅读规律。该方法在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方面科学、严密、准确,尤其适合阅读研究,使本研究的结论更具说服性。 3)综合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阅读行为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把握和阐述。社会规范性阅读从社会文化的宏观角度着眼,各个独立的个体看似随心所欲的阅读行为,其实都是负载着文化内涵的,都可以看作是执行某种特殊文化功能的工具和方式。个体选择性阅读从一个微观的方面充分展示了在各种文化压力下的个体的独特创造力和新鲜感。 该文需进一步探讨的主要问题有: 1)有关个体选择性阅读的研究,文中主要涉及到兴趣、动机、价值观等方面,而性格、情绪等方面也可能是影响阅读的因素,这是进一步研究需完善的。 2)该文实证研究部分重点考察了大学生群体的阅读特征,下一步的研究应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
其他文献
在众多的网络交往媒体中,网络游戏这种新生的网络交往方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作为整个互联网络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网络游戏空间的相关研究将成为互联网研
本文主要围绕鲁西南某地一特殊的人群——香统(即当地的神-人中介)的活动,透视当地萨满信仰的状况,并就他们与香客、庙祝、理事等人的复杂关系揭示出特定的社会逻辑。 在正
在这个“颜即正义”的时代,除了靠才华,还要看脸似乎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在当前就业竞争不断增强的求职环境下,“颜值”的作用与价值也在不断被人们放大。智联招聘“
自从19世纪晚期,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养老的责任从家庭到国家再到整个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过程。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
财政与社会、政策与社会均存在着相互制约与影响的互动关系。乡财县管改革作为一项公共财政政策的施行必然有其社会背景及多重社会动因,而通过以乡财县管为特征的基层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