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中国新医改启动以来,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新医改的核心任务之一被标识为改革的深水区。2017年9月,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执行63年的药品加成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药品零加成事件成为新医改的里程碑,但全面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广州市于2017年7月15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并且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由于各地区在落实相关政策的内容、时间进度及政策效果有较大的差异,有必要对政策执行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价。补偿机制改革后,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及财政专项补偿是否到位?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的结构如何?改革后医院运行情况如何?医院效率是否改进?患者的负担有无变化?鉴于改革的复杂性,亟待结合卫生经济政策评价理论及实证情况对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
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于样本医院改革前后的相关原始数据,分析药品零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施前后的公立医院补偿情况,比较医疗收入与成本变化、各类收入占比变化、服务量、次均费用等情况,并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样本医院效率,评价政策的初步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改进的建议,为未来调整价格提供准确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结构变动分析法。
研究结果与结论:
(1)补偿机制改革政策初步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补偿机制改革,广州市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正式由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偿三个渠道转化为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根据改革前后一年补偿情况的分析,改革后第一年总体补偿率为103.82%,基本实现了政策预定目标。
(2)各医疗服务收入补偿类别及补偿额度存在差异。
不同类别的医疗服务项目补偿水平存在差异。医疗服务项目主要分为综合医疗服务类、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及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其中诊察类项目是本次改革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的主要来源,诊察类项目收入增加额项目收入占总增加额的46.55%。此外,仍有部分医院存在政策性亏损,医院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3)公立医院运行较为平稳,收入结构优化。
政策实施后一年广州市各样本医院医疗服务收支结余率同比上年基本持平,但总体上结余率略有收窄,由8.24%下降至7.28%。广州地区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为34.96%,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6.14%,下降幅度为14.93%,技术劳务收入有所增长,较上年同期提高4.44%。医疗业务收入结构实现正向调整,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的回归。
(4)逐步实现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目标,住院工作效率改进。
公立医院住院服务量持续稳步增长,而门(急)诊人次较比往年呈下降趋势,总体上降幅达2.88%,尤其是大型三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减少154.60万,分级诊疗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为8.57天,较上年同期8.88天减少0.31天。
(5)平均每出院患者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减缓,费用结构趋向合理。
广州市公立医院研究期内住院次均费用同比增长3.19%,增幅低于全省2015-2017年间住院次均费用的增幅,远低于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控制上限。其中药品费(不含中草药)同比上年大幅下降,降幅达16.50%;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费用占比由改革前的23.18%提高至28.36%。
(6)政策实施后公立医院平稳过渡,医院效率略有改进。
研究期间样本医院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由0.882上升为0.900,逐步趋向有效值1,较改革前有小幅度的提高。从医院个体上看,66家样本医院中,综合有效的医院从13家增加到18家,说明医院效率逐步改进;医院技术及规模效率结果显示,大部分医院在技术效率上仍有改进的空间;部分医院规模过大,医疗卫生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
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于样本医院改革前后的相关原始数据,分析药品零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施前后的公立医院补偿情况,比较医疗收入与成本变化、各类收入占比变化、服务量、次均费用等情况,并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样本医院效率,评价政策的初步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改进的建议,为未来调整价格提供准确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结构变动分析法。
研究结果与结论:
(1)补偿机制改革政策初步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补偿机制改革,广州市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正式由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偿三个渠道转化为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根据改革前后一年补偿情况的分析,改革后第一年总体补偿率为103.82%,基本实现了政策预定目标。
(2)各医疗服务收入补偿类别及补偿额度存在差异。
不同类别的医疗服务项目补偿水平存在差异。医疗服务项目主要分为综合医疗服务类、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及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其中诊察类项目是本次改革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的主要来源,诊察类项目收入增加额项目收入占总增加额的46.55%。此外,仍有部分医院存在政策性亏损,医院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3)公立医院运行较为平稳,收入结构优化。
政策实施后一年广州市各样本医院医疗服务收支结余率同比上年基本持平,但总体上结余率略有收窄,由8.24%下降至7.28%。广州地区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为34.96%,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6.14%,下降幅度为14.93%,技术劳务收入有所增长,较上年同期提高4.44%。医疗业务收入结构实现正向调整,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的回归。
(4)逐步实现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目标,住院工作效率改进。
公立医院住院服务量持续稳步增长,而门(急)诊人次较比往年呈下降趋势,总体上降幅达2.88%,尤其是大型三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减少154.60万,分级诊疗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为8.57天,较上年同期8.88天减少0.31天。
(5)平均每出院患者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减缓,费用结构趋向合理。
广州市公立医院研究期内住院次均费用同比增长3.19%,增幅低于全省2015-2017年间住院次均费用的增幅,远低于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控制上限。其中药品费(不含中草药)同比上年大幅下降,降幅达16.50%;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费用占比由改革前的23.18%提高至28.36%。
(6)政策实施后公立医院平稳过渡,医院效率略有改进。
研究期间样本医院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由0.882上升为0.900,逐步趋向有效值1,较改革前有小幅度的提高。从医院个体上看,66家样本医院中,综合有效的医院从13家增加到18家,说明医院效率逐步改进;医院技术及规模效率结果显示,大部分医院在技术效率上仍有改进的空间;部分医院规模过大,医疗卫生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