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和腺泡细胞的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药物过敏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过敏与胰腺癌之间具有反向相关性,但无过敏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本次研究旨在验证药物过敏与胰腺癌之间是否存在反向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药物过敏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期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免疫学治疗及预后带来提示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胰腺癌患者400例为病例组,所有患者病理诊断都为导管腺癌,并排除以下患者:病理类型含有两种及以上;接受任何方法治疗或病理诊断超过15天;手术后存活少于三个月;存在其他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和白血病;在过去六个月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存在其他重要器官或系统严重疾病及风湿性疾病。对照组选取同期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400例。采集患者年龄、性别、BMI、药物过敏史、吸烟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本次就诊化验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肌酐(Crea)、血清钠(Na)、血清钾(K)、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化验结果以及15天内的病理检查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阳性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a=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匹配后,胰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无差异(P>0.05);胰腺癌组平均年龄63.2±9.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2.8±9.8岁,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2.胰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药物过敏率存在显著差异(P=0.04),健康对照组药物过敏率为14.5%,高于胰腺癌组的9.8%。3.单因素分析显示,胰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药物过敏率低(8.2%对比10.3%,P=0.031),总胆红素水平高(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60.6(218.6)对比21.6(140.5),P=0.03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药物过敏史(OR=0.376;95%CI,0.143-0.993;P=0.048)的胰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降低,总胆红素水平低(OR=1.002;95%CI,1.000-1.003;P=0.029)与胰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降低有关。5.对药物过敏的39例患者中,34例患者对一种药物有过敏反应,5例对两种或三种药物有过敏反应;所涉及的致敏药物的种类,19例为青霉素、头孢类药物,9例为磺胺类药物,其它包括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泻立停、链霉素、土霉素、替硝唑、甲硝唑、替吉奥、胰岛素、曲美他嗪、去痛片、力尔凡、白蛋白。过敏药物类型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1药物过敏与胰腺癌之间具有反向相关性。2无药物过敏史是胰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水平高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相关性。3过敏药物类型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