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膜分离技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及膜污染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471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陶瓷膜是新型高效分离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有机溶剂、化学稳定性好、分离效率高、易净化、对环境友好等优良特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和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电子、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当今世界上能源短缺、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膜技术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汽车制造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发展迅猛。然而汽车涂装过程产生的废水种类多,组成复杂,污染物含量高,远远超出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废水达标排放一直是汽车行业和环保部门及相关科研院所棘手的问题。国内对涂装废水的处理主要是根据排放条件不同,采用物化法、物化(主要是混凝沉淀)与生化法联用等,处理周期长,出水水质不稳定,二次污染重。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及水资源的匮乏使废水回用意识的日益增强,都要求采用新的方法对汽车涂装过程产生的废水进行治理。本课题将陶瓷膜分离技术引进汽车涂装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对膜过程进行集成和优化,建立了高效的、面向过程的废水处理工艺路线,丰富和拓展了无机陶瓷膜的应用领域。 本论文前两章首先综述了工业废水的特性、各种处理方法;详细地叙述了无机陶瓷膜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概括了微滤过程的基本原理,为实验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论文的实验工作主要是针对三类典型的汽车工业废水发展了三条新的处理路线,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此外,研制了一种疏水材料—有机凹凸棒土,并用其处理了含油废水。把廉价的粘土矿物经过改性,用于改善微滤体系的油水分离效果,是一种十分可取的工艺创新。 1.发展了一条新的高浓度含磷废水处理工艺路线。将化学混凝与陶瓷膜微滤(0.2μm的氧化铝膜)相结合,对汽车厂高浓度含磷废水进行了处理,出水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并研究了混凝预处理对膜通量、颗粒粒径、渗透液水质、膜污染及清洗后膜通量恢复率的影响,结合ESEM表征、阻力系列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混凝与微滤组合工艺减轻膜污染的机理获得了深入的认识。 研究表明,在混凝剂石灰的最佳用量680mg/L下操作,磷酸盐的去除率从直接微滤的11.0%提高到99.7%,膜通量提高了60%。混凝—微滤工艺处理出水水质完全符合(GB18918-2002)(CODCr≤100mg/L;PO43-(P)≤0.5mg/L)的要求,可以直接排放或回用。研究显示,混凝预处理增大了颗粒粒径,有效减轻了膜污染:减少污染物进入膜孔,降低了膜孔堵塞污染;改善了膜表面沉积层的性质,被膜表面截留的微粒所形成的滤饼层较为疏松,容易被横向流产生的剪切作用带离膜表面,防止滤饼的不断积累,使之处于动态平衡,使过滤操作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进行;颗粒直径增大,提高了颗粒反向传输离开膜表面的能力,减少了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从而使渗透通量得到提高。ESEM测试结果及依据阻力系列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得到了有效的清洗方法。经相同方法清洗后,混凝-微滤工艺的膜通量恢复到初始通量的90%以上;而直接微滤工艺的膜通量只能恢复到初始通量的72%左右。清洗后膜通量的恢复率主要受膜表面沉积层的存在形态及不可逆污染的程度影响。 本工作发展了一种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工艺路线,也对无机膜污染机理和处理获得了深入认识。 2.拓展了一条新的工艺路线来处理含磷酸盐的脱脂乳化油废水。采用混凝与陶瓷膜微滤相结合的工艺,发展了一条新的涂装工业脱脂废水处理路线,对涂装工业含磷酸盐的乳化油废水进行了治理。研究了混凝对膜通量、渗透液水质、膜污染及乳化液性质的影响,并同超滤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 汽车工业脱脂废水来自于金属涂装的前处理工序,是一种O/W型的乳化液,其CODCr值、磷酸盐PO43--(P)含量、油含量相当高,远超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给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常用的处理技术为物化法,处理能力低,出水水质差;膜法超滤技术也有报道,但超滤通量低,污染较严重,对磷酸盐的截留率低。无机膜的分离性能主要是其渗透性和渗透选择性,前者可用渗透通量来表示;而后者则以截留率及分离系数来表征。 研究表明,适宜的混凝剂石灰乳加入量为900mg/L,过量投加会降低渗透通量;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率由直接微滤的48%提高到混凝-微滤组合工艺的99%,膜稳定通量由直接微滤的150L/(m2·h)提高到混凝—微滤组合工艺的260L/(m2·h)。处理出水中CODCr的去除率达97.0%,油的截留率达99.6%。混凝预处理使油珠等颗粒粒径增大,在膜表面被截留,进入膜孔的几率降低,导致堵塞膜孔的不可逆污染减小;使膜表面沉积层的孔隙率增加,降低了过滤阻力,从而减轻了膜污染。 研究发现,膜过程适宜的操作压差为1.0MPa,流速为5m/s,渗透液可作为循环冲洗水用。同超滤(截留分子量MWCO为80000Da)的对比实验发现,混凝-微滤组合工艺能得到高得多的通量、更高的磷酸盐截留率。 因此,混凝-微滤组合工艺能够取代超滤用于脱脂废水的处理,而具有高的渗透通量,从而较低的处理成本。 3.采用混凝—微滤(0.2μm的氧化锆膜)组合工艺,发展了一条新的阴极电泳漆废水处理路线。考察了操作条件等对膜通量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操作条件和膜清洗方法。 研究表明,pH值为6.7时,混凝过程对CODCr去除率的贡献约63%,之后的陶瓷膜微滤使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增大到85%。当膜面流速为4.2m/s,跨膜压差为0.10MPa,温度为30℃时,膜稳定通量约260L/(m2·h),远高于超滤膜的通量值(一般为20L/(m2·h))。混凝预处理减轻了膜污染,提高了微滤膜的截留率和膜通量。处理后的废水可作为循环冲沈水用;对有机物浓度不高的废水,处理后出水可以直接排放。污染膜经清沈后,膜通量可以恢复到初始通量的80%以上。 对比实验表明,0.2μm的氧化锆膜能够替代传统的超滤膜用于电泳漆废水的处理中。 4.制备了一种疏水、亲油材料—有机凹凸棒土,并将其用来处理乳化油废水;以有机凹凸棒土作助滤剂,研究了其对陶瓷膜错流微滤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有机凹凸棒土有很强的吸附性和破乳除油效果,对油浓度为400mg/L的乳化油废水,除油率可达97%以上。有机凹凸棒土作助滤剂对微滤膜处理含油废水的实验表明,有机凹凸棒土作助滤剂使膜通量提高了30%。其作用机制为:1)有机凹凸棒土对废水中油粒的吸附降低了主体乳化液中的油浓度,使得膜表面沉积层、凝胶层中颗粒明显减少;2)有机凹凸棒土加入后使水中的细分散油和乳化油迅速凝聚、粒径增大,使得膜表面沉积层的比饼阻减小,颗粒进入膜孔的几率降低,膜孔堵塞污染减轻,渗透通量提高。 把廉价的矿物粉体经过改性,用于改善陶瓷膜微滤体系的油水分离效果是一种十分可取的工艺创新。
其他文献
期刊
王霁轩陶瓷艺术作品  王霁轩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岩彩画高级研修班主修中国岩彩画专业,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国际高岭陶艺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研究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先生。他在学习创作的道路上,深受导师恩泽。
期刊
本课题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提高铝材质量基础研究”中的部分内容,主要研究电磁场在铝合金管材连续铸造中的应用,旨在利用电磁连铸技术制备高质量的铝合
由于量子限域效应,胶体半导体纳米晶具有独特的,依赖尺寸、形貌的电学和光学性质。近年来,逐渐成为构筑低成本,基于溶液制程的光电器件中最具发展前景的半导体材料之一。在这类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