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居住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结构进入一个重组与调整的转型期,城市居住空间出现重构和分异现象。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在当前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因为它关系到公众的基本所需,特别是在提倡“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显得更为鲜明突出。本文所要着手研究的对象——新乡市,它地处我国中部,代表着一批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内陆中小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于推动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关于新乡市居住空间的研究还鲜为少见,更没有系统的理论总结。正是基于如此,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角度出发,对新乡市居住空间的演变历程、现状特征以及动力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释,以期为实施新乡市空间规划和建设,推动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实现中部地区崛起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首先,本文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理论回顾。从中发现国外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形成不同理论学派,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城市居住空间三大古典理论的基础上,将居住空间放到城市空间的大环境中去,并从城市形态、城市性质与城市布局三方面与居住空间进行深入探讨。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进行对比,将新乡市放入一个连续的时空转变过程中进行研究,揭示其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是一项值得探索的新颖研究课题。其次,通过对新乡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回溯,回顾了新乡市居住空间历史演变过程,发现其居住空间的快速扩展和国家战略方针及政府决策有关,同时受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传统的“单位制”居住模式逐渐被打破,城市居住空间由点状分布向圈层板块状分布过渡。另外,由于城市规划思想的转变,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聚集式”向“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形态发展。基于GIS技术,着力分析了新乡市居住空间的现状特征和居住分异现象,尽管城市向心化发展是目前居住空间的主流趋势,但居住郊区化现象已经日渐突出,近期开发的房产项目大多集中在城市外围区。受土地有偿使用制和住宅私有化的推动,由于公众择居的差异,新乡市居住空间已经出现了居住分异现象,中高级住宅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而低级住宅分布在老城外围区、传统工业区和边缘区。最后,在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新乡市居住空间演变与重构的动力机制,指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主导着城市居住空间持续增长,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思想影响着居住空间的形态变化,而人口结构、住房供给市场变化以及公众择居和迁移行为引起了居住空间的重构和分异。然后,对新乡市居住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