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518d通过PPARα/NF-κB通路调控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严重程度不同的糖代谢异常性疾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类型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危害极大,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慢性炎症参与的胰岛素抵抗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Micro RNAs(mi 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5nt的单链非编码RNA,它通过结合靶基因m RNA的3’UTR(untranslated region)而抑制基因的表达。今年来研究发现胎盘中特异性表达大量的mi RNA,称为胎盘特异性mi RNA(PS mi RNA),mi R-518d是胎盘特异性mi RNA,mi R-518d在妊娠期糖尿病胎盘中高表达,且含量与GLUT1和GLUT4的m RNA含量及蛋白含量呈负相关,提示其可能通过抑制GLUT1和GLUT4的表达来影响葡萄糖转运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有研究发现,mi R-518d表达与PPARα的表达呈负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PARα是mi R-518d的潜在的靶基因,提示mi R-518d可能通过PPARα参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广泛表达于机体各个组织,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PPARα配体能通过负调节NF-κB和AP-1通路抑制辐射诱导的小神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激活或上调PPARα能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NF-κB炎症通路,提示PPARα与NF-κB之间存在相关性。NF-κB为一个转录因子蛋白家族,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可与TNF-α互相激活形成低度炎症的正反馈环,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在妊娠期糖尿病的胎盘滋养细胞中PPARα是否能通过NF-κB激活炎症通路进而影响胰岛素抵抗,PPARα和NF-κB之间存在怎样的调节关系,mi R-518d对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炎症反应的调节是否通过PPARα通路实现,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阐明mi R-518d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正常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和血液、胎盘标本,应用FISH、q 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mi R-518d、PPARα和炎症因子表达,分析其相关性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2、对人绒毛外滋养细胞株HTR8/SVneo进行转染mi R-518d的模拟物或抑制物,同时给予PPARα拮抗剂处理,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下游基因及炎症因子表达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 R-518d和PPARα的结合位点,并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行验证;3、给予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诱发其体重增加,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GDM实验动物模型,模型建成后,雌鼠与雄鼠按2:1的比例合笼,次日晨检查阴道栓者记为妊娠0天,于妊娠第0、3、10、18天禁食12小时后,次日早晨对孕鼠称重。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应用ELISA方法检测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INS),在此基础上计算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模型(HOMA-IR)。在GDM组孕0天分别经鼠尾静脉给予mi R-518d拮抗剂及PPARα拮抗剂,第19天取胎盘组织,应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下游基因及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1.对石蜡包埋的胎盘组织切片进行FISH分析,结果显示,mi R-518d在GDM患者胎盘组织中高表达;q 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 R-518d在GDM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PPARα在GDM患者胎盘中表达降低(P<0.05);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炎性因子NF-B、TNF-α、IL-1β、IL-6和COX-2的含量,结果显示,NF-k B、TNF-α、IL-1β、IL-6和COX-2在GDM组中表达升高(P<0.05);通过统计软件SPSS分析mi R-518d表达水平与临床指征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mi R-518d高表达的GDM组孕妇BMI、胎盘重量及新生儿体重明显增高(P<0.05)。2、与生理浓度组比较,高糖组人绒毛外滋养细胞株HTR8/SVneo炎性因子NF-B、TNF-α、IL-1β、IL-6和COX-2的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mi R-518d模拟物组炎性因子NF-k B、TNF-α、IL-1β、IL-6和COX-2的表达升高(P<0.05),mi R-518d抑制物组炎性因子NF-k B、TNF-α、IL-1β、IL-6和COX-2的表达降低(P<0.05)。应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方法检测PPARα、CD36、ACO、UCP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高糖组相比,mi R-518d模拟物组PPARα、CD36、ACO、UCP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mi R-518d抑制物组PPARα、CD36、ACO、UCP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PPARα是mi R-518d的靶基因。应用PPARα特异性拮抗剂和PPARαsi RNA干扰质粒转染HGI组细胞,通过q RT-PCR以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PARα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PARαm 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下降(P<0.05),转录因子NF-κB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COX-2表达增加(P<0.05)。应用mi R-518d抑制剂和PPARαsi RNA干扰质粒转染HG组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核内NF-κB蛋白质表达,结果显示,与高糖组比较,高糖+mi R-518d抑制剂组细胞核内NF-κB表达水平降低(P<0.05),高糖+mi R-518d+PPARαsi RNA组,细胞核内NF-κB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G组比较,mi R-518d抑制剂可以抑制IKKβ和IκBα的磷酸化,同时抑制mi R-518d和PPARα,可以使IKKβ和IκBα的磷酸化得到加强。3、GDM造模成功,孕第10天和第18天,GDM组的体重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在GDM小鼠组内比较,第18天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第10天(P<0.05)。在IPGTT试验中,血糖水平在1小时左右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GDM组的峰值更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GDM组小鼠CH、TG、GLU水平升高(P<0.05),INS水平降低(P<0.05),导致HOMA-IR升高。对GDM组采用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mi R-518d拮抗剂和PPARα抑制剂,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PARα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与GDMMS组比较,在GDMMS组给予mi R-518d的拮抗剂后,PPARα、CD36、ACO及UCP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GDMMS组加mi R-518d的拮抗剂,再给予PPARα拮抗剂后,发现PPARα、CD36、ACO及UCP2的表达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炎症因子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GDM组比较,mi R-518d拮抗剂组NF-κB、TNF-α、IL-1β、IL-6和COX-2的表达降低(P<0.05),mi R-518d拮抗剂组+PPARα抑制剂组转录因子NF-κB和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COX-2的表达较mi R-518d拮抗剂组升高(P<0.05);与GDM组相比,mi R-518d拮抗剂组细胞核内NF-κB转录水平降低,IKKβ和IκBα的磷酸化减少(P<0.05),通过给予PPARα抑制剂可以一定程度逆转这种现象。结论:1、GDM患者的胎盘组织中mi R-518表达上调,PPARα表达下调,转录因子NF-κB和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COX-2表达上调,mi R-518的表达水平与孕妇BMI、胎盘重量及新生儿体重明显增高等临床特征相关。2、mi R-518d通过PPARα调控IKK-NF-κB/IκB信号通路影响下游基因表达及炎性因子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丧失、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约占60-80%。AD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细胞外老年斑(由β-淀粉样多肽(Amyloidβ,Aβ)沉积组成)、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由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广泛的神经炎症(
目的:利用超声内镜引导下胆囊引流术(EUS-guided gallbladder drainage,EUS-GBD)的经口胆囊镜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取石、活检等胆囊介入治疗,术后胆囊与上消化道间形成的瘘道强度严重影响后续经口胆囊镜操作的成功率。然而目前对瘘道形成时间及相关机制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将利用临床回顾性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EUS-GBD术后瘘道形成过程、调控因素及作用机制。为确定EUS-
目的: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密切相关。减轻体重是目前被证实治疗NAFLD唯一有效的方式,减重手术对减轻肥胖患者的体重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代谢手术对NAFLD的作用存在争议,且深层次的机制尚不清楚。首先明确健康成年人及肥胖合并NAFLD患者血清中明确hsa-miR-200c-3p与双特异性磷酸酶-1(dual spe
目的:肥胖症人群越来越庞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也在不断增加。NAFLD作为一种多重发病机制的疾病,首要的治疗方法是持续性的降低体重,其它治疗的主要作用方向包括改善细胞代谢,拮抗细胞应激与凋亡,拮抗炎症反应及抗纤维化治疗等。减重手术不仅可以通过降低体重来改善NAFLD,在重塑氧化应激平衡和缓解炎症过程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近年来,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极大的改善了冠心病病人的预后,但是仍有许多冠心病病人的预后不佳。此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差异比较大,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深入了解这种疾病的分子机制,对于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是非常重要的。冠状动脉血
背景:肺癌是目前全球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达73.33万人,占癌症新发病例总数的17.08%,死亡病例达61.02万人,占癌症死亡病例总数的21.68%。目前肺癌的治疗整体情况仍不理想,各项研究仍有待于开展。Rac家族小GTP酶3(Rac family small GTPase 3,Rac3)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21k D的小G蛋白,属于Rho家族中Rac家族成员,该家族被认为是
目的:目前我国的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由于复发后不易手术、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安全。虽然,已经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高危亚型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但仍然无法解释部分HPV始终阴性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原因。宫颈癌虽然已经实现了三级预防,但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依然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杀手之一,尤其对于HPV疫苗后时代的
目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目前导致痴呆最主要的原因,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和记忆缺失,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以及突触功能障碍等。在AD的发病机制中,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the amyloid cascade hypothesis)占主导地位,即早期Aβ的形成积累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顺铂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NSCLC常见标准方案,但是由于顺铂耐药的出现,顺铂化疗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肿瘤耐药与基因表达改变有关,寻找有效治疗靶点提高NSCLC顺铂敏感性至关重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没有5’和3’端的特殊RNA,其首尾相连构成一个闭合环状,这种环状结合能够使得circRNA耐受核酸外
第一部分动态增强MRI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研究目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一种罕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临床无炎症表现的GLM容易误诊为乳腺癌。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乳腺导管?小叶的恶性肿瘤性病变,根据X线表现是否有钙化存在,被划分为钙化型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