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唯物史观的取向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引入中国,并逐步为中国学者所接受。冯友兰作为上个世纪在中国哲学史方面造诣颇深的大学者,他的著述及思想历程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冯友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密切接触使其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发生了新的变化。他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方法来使中国的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互贯通融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以期达到二者的互补。本文旨从唯物史观方法论的角度剖析冯友兰的学术成就,阐发他通过对唯物史观的借鉴和运用来进行梳理和整理中国古代哲学脉络及其学术意义。   在社会环境急剧变动的情况下,冯友兰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应用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文章大致把他的思想历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初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教条化、深化唯物史观。在这三个阶段中,他对唯物史观的学术态度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改变,这也正好贯穿了他一生对学术的更高层次追求,从而构建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唯物史观贯穿了冯友兰学术活动的始终,在他的学术想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到了晚年时期更将唯物史观作为他进行哲学研究和创作的基本方法,成为当时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探讨中国文化现代意义的典型代表。同时,冯友兰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创立了新的治学方式,为后人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方向,也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式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直觉是一种与理智相对应的非逻辑的、不强调推理的认识方法。直觉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同属于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但长期以来对直觉这种方法的研究却不是很多,尤其相对于其
《管子·牧民》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义廉耻是国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