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代“良史”之称的沈既济,他的两篇优秀文言小说《任氏传》和《枕中记》奠定了其在唐代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然而相对而言,学界对《任氏传》的关注似乎并不比《枕中记》多,对《任氏传》在晚唐以后的文本流传研究和论述并不全面和深入;对《任氏传》的文艺研究多聚焦于小说主题、寓意探讨和艺术成就分析等方面,其中对于狐妖任氏的姓氏寓意鲜有人论及,对小说作者主观命意的研究缺乏全面性,故《任氏传》有较大的挖掘空间。因此,本文欲从上述几个方面对《任氏传》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以期弥补《任氏传》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一章主要从文献方面研究《任氏传》在历代的文本流传情况。以时间为线索,根据历代相关文献记载来确定《任氏传》的流传情况,并对历代小说集所收录的《任氏传》进行对比研究,确定《任氏传》在后世的流传形式主要是小说;在金元时期曾被改编成戏曲,但均已亡佚。宋代至明代的小说集收录《任氏传》所依据的文本主要是《太平广记》本,清代则为《太平广记钞》本,《太平广记》所收录的《任氏传》最接近原著。第二章主要探究任氏的姓氏寓意。联系唐人小说中的谐隐艺术手法,认为《任氏传》中作者将创作的真实意图隐藏,以谐音双关的方式寓之于狐妖姓氏“任”——“任”谐音“人”,寓“仁”意,暗喻狐妖之仁义特点,具体表现在“具羞恶心与以身相付、为妖无害与遇暴守节、知恩图报与徇人至死”等几个方面,这亦是任氏形象相对于前代狐妖的创新之处。对任氏姓氏寓意及形象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作者的创作本意。第三章主要研究《任氏传》的主旨。首先列举说明目前学界对于《任氏传》主题和寓意的争议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作出评价与总结;进而通过细读文本,结合狐妖任氏的姓氏寓意与作者沈既济的史识及仕途经历,进一步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动机。《任氏传》作为唐传奇的名篇,在中国狐妖小说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与地位,主要表现于狐妖任氏形象的创新和小说以写狐妖行讽诫之说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