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虫多糖分离纯化与抗氧化、免疫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37次 | 上传用户:oyf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s)属同翅目(Homoptera)蜡蚧科(Coccidale),是中国传统资源昆虫,雄虫分泌的白蜡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在传统白蜡生产中,雄虫生产白蜡,大量怀卵的雌虫除用于繁殖后代外,未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白蜡虫雌成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成分,营养丰富、食用安全,动物试验表明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和抗突变功能,其中多糖类物质可能是其功效成分之一。本文以白蜡虫雌成虫为原料,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体醇沉得到粗多糖(wps)进行脱色、脱蛋白,对脱色后多糖(dwps)进行离子交换层析,最后通过Sephacyl S300和Superdex200两次凝胶层析对离子交换层析的中性多糖组分进行分离,得到两种具有相对均一分子量的多糖组分(w1s1sup、w1s2sup)。对两种纯化多糖进行结构鉴定,并对白蜡虫粗多糖及纯化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巨噬细胞免疫增强及小鼠体内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表明白蜡虫多糖具有抗氧化及免疫调节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蜡虫多糖分离纯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水提醇沉提取白蜡虫多糖进行脱色,静态吸附法筛选12种树脂、比较不同吸附条件下树脂的脱色率、脱蛋白率及多糖保留率,确定了NKA-9树脂为白蜡虫水溶性多糖合适的脱色树脂;动态吸附法确定脱色条件为30℃下将1倍床层体积10mg/mL pH8.0的白蜡虫多糖溶液以1BV/h流速上样,然后以5BV体积的去离子水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后得到脱色白蜡虫多糖,在此条件下其脱色率为71.4%、多糖收率60.0%,脱蛋白率51.9%。对脱色后的白蜡虫多糖进行DEAE离子交换层析、选择Sephacyl S300和Superdex200凝胶两步层析,分离得到两个白蜡虫纯化中性多糖组分w1s1sup和w1s2sup。其中w1s1sup、w1s2sup多糖含量分别为84.3%及95.3%。(2)白蜡虫多糖结构鉴定:高效凝胶色谱测定w1s1sup、w1s2sup分子量为24.1和20.1kDa;柱前衍生-毛细管电泳测定多糖w1s1sup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10.8:10:1;w1s2sup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甘露糖=1.36:1;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显示纯化多糖含吡喃型甘露糖或半乳糖。w1s1sup、w1s2sup分别具有5和3种单糖残基,分子内均有α、β两种类型糖苷键。(3)白蜡虫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抗氧化能力指数、铁离子还原能力、清除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能力以及对过氧化氢损伤细胞保护评价方法,对白蜡虫多糖组分wps、dwps、w1s1sup及w1s2sup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多糖组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粗多糖wps的ORAC值及还原能力较纯化多糖要强,而纯化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较弱;过氧化氢损伤细胞的保护能力上脱色多糖效果要好于粗多糖,而纯化多糖则具有显著作用。(4)白蜡虫多糖免疫调节活性:采用体外细胞免疫活性和碳粒廓清实验、免疫器官指数检测对白蜡虫各多糖组分的免疫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纯化多糖w1s1sup在3.125-100μg/mL、w1s2sup在3.125-25μg/mL范围内能促进Raw264.7增殖,实验范围内均能增强对中性红吞噬能力,极显著(P<0.01)提高NO分泌能力。但白蜡虫粗多糖和脱色多糖均不能促进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能力及吞噬中性红能力;而动物试验表明白蜡虫粗多糖和纯化多糖w1s1sup均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诱导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但对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无明显改善作用,表明白蜡虫粗多糖和纯化多糖能增强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非特性免疫调节作用,且纯化后免疫活性提高。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央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我国已经在农村地区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而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问题又成为一项新的
研究背景双胎妊娠的发生率约为1/90。有70%的双胎为双卵双胎,由两个不同的卵子分别受精而成,两个受精卵在子宫的不同部位着床,形成两个独立的胎盘和胎囊,两者血液循环不相通,
国外虽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重视城市防灾减灾问题,但作为一个较系统的专题研究始于1989年以后的国际减灾活动。1994年5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世界减灾大会上,对国际减灾十年进行了
"现代汉语"是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作为独立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也开设了"现代汉语"这门课程。但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独立学院"现代汉语"课程
<正>小麦、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长期以来,遵循着"小麦—清除或焚烧秸秆、耕翻土地—玉米—清除秸秆、耕翻土地—小麦"的耕作模式。21世纪初,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
会议
非语言行为对有效交流起着重要作用.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由体接触、副语言、空间距离、肢体语言、图像、服饰等构成.因为非语言行为在形成过程中被赋予了某些文化限制,所以我
为满足茶树菇和夏玉米共同生长的环境条件,缩小菌粮共生期间大田环境与生物生长所需温湿度的差异,采用雾喷方式对不利因素进行有效调控.该文阐述了德州夏玉米区菌粮共生模式
"引火归原"是张景岳论述肉桂使元阳归于命门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命门火衰、虚阳上越的上热下寒之证。经查阅文献资料,浅析肉桂引火归原的机理在于其性能升能通,破其阴寒之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工作,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在实践中贯彻以科研促教研,无论对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还是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
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系统聚类的分析方法,研究抗旱处理期间,宿根甘蔗叶片的衰老情况以及质膜透性、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水分含量、叶绿素、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