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wangzi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20世纪末英国的创意经济,它超越了传统文化产业,强调依靠人的天赋和创意,对文化、社会、科技等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形成以知识产权为特征的创意成果,生产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带动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精神文化需求,还由于其能耗小、污染少的优势,使其有利于带动产业升级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迅猛发展。自2006年以来,我国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已经将其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内各地先后出台地方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该产业呈现全面爆发态势,文化创意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也在逐年增多。但中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创意不足的困境。创意经济实质是以创意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形态,创意在文化创意企业中的这种核心地位,是与在一些传统的行业或领域中创造性仅处于附属地位的情况是绝不相同的。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活动的特点与传统产业或高技术产业中的创新活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创意不足”仍然是制约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头号顽疾。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政策、法规、市场及各种相关资源正在不断完善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评价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活动、并更好的提高企业创意能力,成为加速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的研究从效率的角度寻找到了突破口。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创意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主要从产业政策、产业集聚、创意阶层、融资渠道、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价值链等宏观和中观层面展开研究,但对微观层面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活动研究不足,对其创意活动的效率问题关注更少,其研究的广度、深度仍然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国内外现有对创新效率的研究颇多,但大多以高技术产业和一般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而对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关注极少,仅有的寥寥几篇相关文献,并没有深刻辨析创意活动与一般技术创新活动的区别,更缺乏对创意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创意效率与企业成长之间的联系的深入探讨,同时存在研究对象界定狭窄、概念辨析不明、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等不足。鉴于创意对于文化创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核心推动作用,面对国内文化创意企业创意不足的现实困境,和已有文献对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活动及其效率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的缺乏,本文的研究针对“中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这一研究对象,沿着“是什么——怎么样——前因——后果”这一逻辑顺序层层深入地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1)怎样理解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效率?(2)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效率的状况如何?(3)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效率?(4)创意效率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成长性存在怎样的影响?围绕上述研究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为科学认识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活动及其效率,围绕“如何理解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的内涵”这一议题,基于对文化创意企业的界定、特点和创意能力的理解,辨析了文化创意企业创意与其他企业创新的区别和联系,阐释了创意过程与企业价值增值过程双循环原理,基于上述分析和效率理论提出了创意效率的内涵,并进一步分析了创意过程的投入与产出特点,为下文构建创意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依据。(2)构建了创意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3年我国a股135家文化创意上市公司数据,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对创意效率进行评价。首先运用dea-bcc模型从静态角度对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进行测评、分解与分析,并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创意效率进行比较研究。但静态评价仅仅是对同一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创意效率值作水平式分析,并不能探讨决策单元在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条件下的效率变动。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处于快速变化状态。因此,本文进一步采用rd-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上述样本的创意效率进行动态评价,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水平下样本企业的创意效率变化,从多角度、全面地展现了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效率状况。(3)实证研究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效率的影响因素。从企业的基本情况、内部运营能力、股权结构、政府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消费市场、信息化程度七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的企业内外部因素,提出相应假设和变量指标,并基于我国a股3个年度共386个文化创意上市公司样本观测点的数据,以本文第四章测算所得的创意效率静态评价结果为因变量,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验证了影响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的原因。(4)实证研究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基于创意经济理论、创新理论和企业成长的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了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的三方面研究假设及其子假设,并基于中国文化创意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创意效率对企业的市场成长性和规模成长性的影响,运用分位回归模型检验了不同成长阶段下创意效率对企业市场成长性的影响差异,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创意效率对文化创意企业成长的作用,同时深入探讨了创意效率各个分解指数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效率”,将对创意经济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视角从产业层面引入创意经济主体微观领域的核心价值创造活动,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1)明确辨析了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的内涵与本质特征,据此构建了创意效率评价指标,并突破了以往相关研究中评价视角较为单一的不足,运用DEA-BCC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对2010-2013年中国A股135家文化创意上市公司的创意效率进行评估、分解和比较研究,较为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状况,为正确评价和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意能力,制定发展政策提供有力的参考。(2)从企业内部的运营能力、股权结构,企业外部的政府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消费市场和信息化程度等七个方面提出13个创意效率影响因素指标,基于中国A股3个年度386个文化创意上市公司样本观测点的数据,运用Tobit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的因素,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微观视角的缺失和影响因素探讨不够系统全面的现状,为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制定产业政策和改善产业环境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3)基于创意经济理论、创新理论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了关于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的三方面研究假设,基于2011-2013年中国135家文化创意企业A股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分位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上述假设。相对于以往关于创新与企业成长关系问题的探讨,本文的研究,一是将“创意”这样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企业创新模式引入该问题的研究;二是突破以往单一的采用创新投入指标或产出指标作为自变量的做法,首次实证检验了创意“效率”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中的差异;三是深入探讨了创意效率的各个分解指数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得出了丰富的实证结论。通过理论构建和实证检验,本文对中国文化创意企业创意效率的现状及其前因后果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索,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创意经济理论、创新理论以及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并对中国文化创意企业提升创意效率、促进企业成长,以及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改善产业环境提供指导和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西医学认识,提出了心房颤动的中医学病机新观点,认为心气亏虚、心阳亏虚心失所养是本病的发病前提和基础,而痰淤阻络、心脉不畅是本病的病机关键。
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心痛灵Ⅱ号组(30例),心痛灵Ⅰ号组(30例),消心痛组(30例)。结果表明: 1、心痛灵Ⅱ号改善本病患者中医临床证候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心痛灵Ⅰ号和消心
目的观察热敏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热敏灸疗法治疗组及传统灸疗法对照组,治疗4个疗程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
实验选用螺旋碳纤维(CMCs)和直碳纤维(SCF)填充改善聚四氟乙烯(PTFE)的综合性能。测试了纯PTFE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硬度、抗压强度等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及残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文化的多样性和教育民主化进程要求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要求制订和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一个主权国家的范围内,体现
利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石墨、碳纤维、硬碳和软碳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及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碳材料可以不同程度
2007年10月20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全球领先的交互式自板和分组协作工具生产厂商SMART技术公司与其中国区唯一总代理大恒公司协办的第七届“SMART Board”全国多媒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9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瑞巴派特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联
目前,腐蚀对于海洋输油管线的危害甚大,给我们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广大腐蚀研究者提出了众多的技术难题。通过对服役管线现场检测发现,海水环境对管线的腐蚀应当引起重
晏殊的诗学思想在北宋新旧诗风转换的时期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它继承了前期昆派咏“颂声”的主张,反对诗歌反映严酷的现实,代表了后期昆体与诗文革新派最根本的分歧。晏殊在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