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所研究的课题是一个既传统又具有开拓性、创新意义的课题,说它传统是因为对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是一个亘古以来人们不曾中断的热门课题;说它具有开拓性,是一个创新性的课题,是因为对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进行比较研究是学者们尚未涉足的领域,它需要作者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该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在选题上的立意创新,而且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上亦有所突破。在研究视角上,分别从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形成演进中对东方道德的弘扬与摒弃和对西洋道德的摄取与改造这样的崭新角度对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共性特质与个性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比较。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了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结合,宏观把握与微观梳理结合,一般研究与个案考察结合,整体关联与单项发展结合等交叉并用的研究方法,对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进行分析、综合与概括,揭示了中日近代道德教育同质与异质特征,及道德教育理念形成演进的内在规律。 通过对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进行比较研究,作者希望能够对我国解决现实的道德教育问题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参考,使今人“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检讨过去,策励将来。”(杜维明语) 本论文由六大部分打造而成。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论述了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研究的现状及设想。此部分还着重界定了论文写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诸如理念、道德教育理念等。把道德教育理念界定为“反映着道德教育的精神实质,是支配道德教育行为的指导思想,是道德教育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 第二部分对中日前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共相与殊相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与研究,重点对中日前近代儒家道德教育理念和佛教道德教育理念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为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比较研究做了必要的前期铺垫。 第三部分为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孕育。这部分对中国洋务派思想家和日本洋学家的道德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揭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东洋道德西洋艺”的同质与异质。 第四部分为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展开,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对日本明治时期(186-1912年)的启蒙思想家、自由民权思想家与中国晚清新政时期(189-1911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的道德教育理念的共相与殊相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揭示了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转变及实质。 第五部分为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纲领之比较,这部分亦是该论文的核心部分,重点分析了日本从《学制令》到《教育敕语》颁布的过程中道德教育理念的擅变及实质;中国晚清时期道德教育理念的发展檀变的趋向,比较二者之间的同质与异质,揭示了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不同发展路向。 第六部分是论文的总结部分,该部分重点分析了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同质情馈及成因;日本“新武士道”与中国“新民德”的异质特征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