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苯甲酸雌二醇及缩宫素在低温冷冻条件下所致的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艾灸胞宫相关经穴(三阴交、关元穴)对该模型的影响,以扭体反应和大鼠脊髓中脑中的K、u受体的变化为观测指标,来初步探讨艾灸缓解原发性痛经的部分中枢作用机制,同时探讨艾灸三阴交、关元穴的镇痛效应差异。研究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处于动情间期的)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组、三阴交组、关元组,每组10只。盐水组每日给予等渗的生理盐水处理,不灸;寒凝证类痛经组大鼠每日给予其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连续10天,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且第1-5d每日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后放入-25℃冰柜冷冻4小时,中途在2小时打开冰柜换气5秒,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不灸;三阴交组与关元组的造模方法同寒凝证类痛经组,并在造模的第6、8、10天给药后予以施灸,每次连续灸三壮。观察自注射缩宫素后20min内的扭体反应的潜伏期、扭体次数以及扭体评分的情况;并采用RT-PCR法检测该模型大鼠脊髓和中脑的K、μ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的影响与盐水组相比,寒凝证类痛经组大鼠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扭体次数明显增多(P<0.01),扭体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寒凝证类痛经组相比,三阴交组大鼠的扭体次数减少(P<0.05),扭体评分降低(P<0.05);关元组大鼠的扭体潜伏期延长(P<0.05),扭体次数明显减少,扭体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三阴交组比较,关元组大鼠的扭体潜伏期变化不明显,但扭体次数显著减少,扭体评分也显著降低(P<0.01)。2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脊髓κ、μ受体的影响与盐水组相比,寒凝证类痛经组脊髓K受体mRNA表达水平增强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脊髓μ受体mRNA表达水平有增强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艾灸组脊髓K受体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强(P<0.01),脊髓u受体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5)。与寒凝证类痛经组相比,两艾灸组脊髓κ受体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强(P<0.01),脊髓μ受体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5)。艾灸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中脑K、p受体的影响与盐水组相比,寒凝证类痛经组中脑K、μ受体mRNA表达水平有增强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艾灸组中脑K、μ受体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强(P<0.01)。与寒凝证类痛经组相比,两艾灸组中脑κ、μ受体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强(P<0.01)与三阴交组比,关元组中脑μ受体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研究结论1全身低温冷冻法结合公认的类痛经造模法,成功建立了寒凝证类痛经动物模型。2艾灸三阴交、关元两穴均可缓解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的类痛经反应。3艾灸三阴交、关元两穴可明显调节模型大鼠脊髓和中脑中的K、μ受体mRNA表达水平。4艾灸可能通过促进中枢阿片K、u受体的合成和释放,使其mRNA表达水平增强,并激活脊髓水平的两种抑制机制(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以及中脑水平的下行抑制系统,阻滞痛信息的神经传导,进而对模型大鼠的类痛经反应起到缓解作用。5不同穴位的镇痛效应存在差异。在本研究中关元穴较三阴交穴的镇痛效应更明显,可能的原因有:关元穴与子宫相重叠的神经支配节段更多;两穴局部组织结构不同,可能引起脊髓和脊髓上各中枢躯体与内脏传入信息之间的汇聚以及突触联系的质和量不同。因此,艾灸后,形成的传入冲动以及在中枢产生的兴奋性就不同,关元穴兴奋性更强;关元穴位处腹部,与子宫位置相近,艾灸产生的温热、辐射和药物作用可以直接渗透到子宫,从而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原发性痛经模型中枢阿片K、p受体表达水平失衡。艾灸镇痛效应的部分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中枢各级K、μ受体的合成和释放,并通过中枢不同水平的调节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而且两穴对胞宫的调节效应不同,关元穴较三阴交穴镇痛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