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铁是果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由于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植物无法直接进行吸收利用,因此缺铁仍然是限制作物尤其是果树的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植物为了抵抗缺铁逆境,进化出两种生存策略。第一种策略存在于所有双子叶植物以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它们可以通过质膜H+-ATPase介导的质子外泌来降低土壤p H,将不溶性铁离子转化为可溶性铁,再通过IRT1(铁调控转运蛋白1)将可溶性铁运输到根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1000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2378); 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CARS-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是果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由于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植物无法直接进行吸收利用,因此缺铁仍然是限制作物尤其是果树的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植物为了抵抗缺铁逆境,进化出两种生存策略。第一种策略存在于所有双子叶植物以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它们可以通过质膜H+-ATPase介导的质子外泌来降低土壤p H,将不溶性铁离子转化为可溶性铁,再通过IRT1(铁调控转运蛋白1)将可溶性铁运输到根中。第二个策略存在于禾本科植物中,禾本科植物通过分泌铁载体来螯合铁,螯合的铁复合物通过特定的运输系统到达根系,被根系所吸收。NAC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有研究表明NAC转录因子参与拟南芥中铁离子的调控,但其调控苹果铁离子吸收利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苹果植株、苹果愈伤组织、拟南芥等为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手段,揭示了MdBT2介导的MdNAC1翻译后修饰调控铁离子稳态的分子机制,具体结果如下:1.MdNAC1蛋白N端存在保守的NAC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显示,MdNAC1蛋白与Pb NAC1蛋白的相似性最高。MdNAC1在苹果不同组织中呈组成型表达模式,说明MdNAC1可能参与苹果生长发育的多个过程。采用q RT-PCR检测缺铁处理后MdNAC1的表达,发现当苹果转移到缺铁的液体培养基中时,根中MdNAC1转录水平增加,表明MdNAC1对缺铁敏感。2.亚细胞定位发现MdNAC1定位于细胞核。利用酵母进行MdNAC1蛋白转录活性分析,结果表明,MdNAC1的C端结构域具有自主激活活性。3.质子流出染色显示,缺铁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MdNAC1过表达苹果愈伤组织的质子流出明显增强,质膜H+-ATPase活性显著增加,说明过表达MdNAC1可以促进苹果愈伤组织中铁的积累。q RT-PCR分析显示,在过表达MdNAC1的苹果植株内,质膜H+-ATPase编码基因Md AHA3和Md AHA12的表达被显著诱导。此外,在转基因苹果愈伤组织中,植物缺铁响应的主要转录调控因子Md FIT和下游基因FRO2的表达也被显著诱导。MdNAC1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的结果与苹果中相似。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MdNAC1提高了植物对铁饥饿的耐受性。4.酵母双杂交(Y2H)实验发现,负调控铁吸收的转录因子MdBT2与MdNAC1互作。进一步酵母双杂交实验显示,MdBT2的BTB-BACK结构域和MdNAC1的NAC结构域对两种蛋白的相互作用必不可少。体外蛋白降解实验结果显示,MdBT2-OX苹果愈伤组织的蛋白提取液可以加速MdNAC1蛋白的降解,而MdBT2-anti苹果愈伤组织的蛋白提取液提高了MdNAC1蛋白的稳定性。泛素化分析发现,在MdNAC1-GFP/MdBT2-OX愈伤组织中存在一条较强的泛素化条带。此外,在MdNAC1-GFP苹果愈伤组织中过表达和抑制MdBT2发现,与MdBT2-p IR/MdNAC1-GFP相比,MdBT2-TRV/MdNAC1-GFP中MdNAC1蛋白的丰度显著增加。综上表明,MdBT2促进了MdNAC1的泛素化和降解。5.表型分析发现,在铁离子充足时,MdBT2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在表型上无明显差异。而在缺铁条件下,转基因植株在新叶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褪绿表型,铁离子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这表明MdBT2负调控铁离子吸收。MdNAC1-GFP/MdBT2-OX苹果愈伤组织在铁离子饥饿条件下的质子流出趋势弱于MdNAC1-GFP,但强于野生型愈伤组织。测定质膜H+-ATPase活性和铁含量,发现MdNAC1-GFP/MdBT2-OX苹果愈伤组织及MdNAC1-GFP中H+-ATPase活性及铁含量均高于野生型苹果愈伤组织,结果与表型一致。综上所述,在缺铁条件下,MdBT2通过降解MdNAC1蛋白,对铁的利用起负调控作用。过表达MdNAC1通过激活质膜H+-ATPase,提高铁的吸收利用和叶绿素含量。同时,MdBT2通过26S蛋白酶体途径泛素化降解MdNAC1,负调控MdNAC1的蛋白稳定性。此外,在苹果和拟南芥中过表达MdBT2,表现出对铁吸收利用的抑制作用,并在新叶中表现出褪绿现象。综上,本研究提供了分子和生化证据,表明MdBT2可能通过介导MdNAC1的蛋白稳定性负调控铁离子的吸收利用。
其他文献
如今,混凝土已成为现代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球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 m~3,成为使用量最大的人造石,其导热性能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备受关注。随着试验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的性能表征和提升逐步向微纳米尺度延伸,可揭示不同尺度下性能产生的作用机理和多尺度差异性。水化硅酸钙(C-S-H)是用于表征混凝土微纳米尺度性能的主要水泥水化产物,已有较为系统的力学性能研究成果,但关于其导热性能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将基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急性、发热、接触性的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申报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CSFV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其他动物,但是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公猪、母猪及野猪都易感染,并且全年均易感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
本论文以央视网蒙古语频道为研究对象。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网络媒体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新闻网站是网络媒体发展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新闻资源和强大的传播功能。央视网蒙古语频道是一个以蒙古文报道的新闻网站,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中国网络电视台(英文简称CNTV)推出的6个外语频道和5种少数民族语言频道之一被建设起来,新闻种类多、传播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因此在信息传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口腔正畸。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率均
近年来,随着外部控制权市场的空前活跃以及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之间的敌意收购现象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为了巩固自身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减小成为恶意收购目标的可能性,诸多企业纷纷在公司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恶意收购威胁。反收购条款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目标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并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创新作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动力,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起着决定性作用。反收
本文以科尔沁左翼后旗媒介作为研究对象。科尔沁左翼后旗媒介始于1950年成立的广播收音站。科尔沁左翼后旗媒介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也有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手机新闻APP、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介。作为基层媒介,科尔沁左翼后旗媒介既是国家政策方针、决策部署下达的关键平台,又是民生民情上传的重要渠道。科尔沁左翼后旗媒介不仅发挥着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还具备着服务民生的辅助功能。在迈向第二个
<正>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4套高考数学试卷,分别是全国甲卷(文、理科)、全国乙卷(文、理科)、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高考数学全国卷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反映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理念,落实考试评价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相关要求,全面考查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基
健康是个永恒的热门话题。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的各类医疗条件也得到了同步改善。人民更加重视和自己有关的保健知识,对健康传播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共十八大中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传播这一传播学分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并对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问题提供咨询和指导。健康传播理论源自于美国,四十多年以来,美国的健康传播不断发展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已于2018年8月6日发布。会徽是杭州亚运会重要的视觉形象元素,也是展示亚运理念、国家精神、城市韵味的重要载体。如何设计一个富有时代气息,兼具活力与动感,契合奥林匹克精神,彰显城市人文底蕴和特质,最终汇聚成具有鲜明的文化识别度和视觉原创性,且满足广大民众对亚运盛会的热切期待的形象?笔者分别从问题意识、视觉情报搜集、视觉策略制定、视觉符号确立、精神内核回应、视觉语言呈
不同时代人名都与它所产生的时代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它既是一种传播手段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论文以阿拉善右旗人口与计划生育局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1918-2020年的8175个蒙古族人名、汉语拼写、性别和出生年月日)为研究依据,以我国重大历史事件和人名词源的特点为依据分为新中国成立前32年(1918-1949.09.31)、新中国成立后17年(1949.10.01-1965)、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