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和汉语传播的日益国际化使汉语学习成为全球内一种新的时尚和追求,对外汉语教学也由此应运而生。作为一名国家汉语教师志愿者,如何扮演好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并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技巧和规律,不仅有利于笔者本身汉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的双赢,而且也期望以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教学经验为国家海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推广和传播提供教学研究案例,促进国家汉语教学事业稳步有效开展。自教学活动产生以来,就伴随着拥有不同学习动机的教学对象。一方面,同样的教学课题,面对不同学习动机的教学对象,会有不同的展现形式和内容侧重:另一方面,有相同学习动机的教学对象由于个人具体情况的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笔者在韩国顺天福星高中教授汉语的过程中,面对四类教学对象:在校的老师,高一汉语社团的学生,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和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在和这四类教学对象交流的过程中笔者深刻的感受到没有千篇一律的学生,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因此,笔者试图以这四类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调查不同教学对象的汉语学习动机,并采用归因理论探索影响其汉语学习动机的因素,通过需求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与备课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学习动机对备课内容和形式的制约以及备课对学习动机在时间长度、知识宽度、以及发展深度三个维度上的改善,并借助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L.Deci和Richard M.Ryan自我决定理论将顺天福星高中的学生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无学习动机和混合学习动机几个层面。又具体从内部学习动机着重备知识、外部学习动机着重备技巧、无学习动机着重备感情和混合学习动机着重备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备课策略。最后笔者结合学生本身特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单一学习动机的老师课和社团课以及混合学习动机的文科班的汉语课和理科班的汉语课出发,着重从备课堂环节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突发情况的应对等几个方面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备课模式和备课实践。笔者期望从实践性、人文性、区别性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论文的写作,一方面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注重培养学生汉语课堂的幸福感,最后实现教师对汉语课堂的区别性备课,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