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社会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员高度密集、人才大量聚集的场所,高校往往成为危机易发地区。如果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和防范措施不严,很容易发生不幸的危机事件。因此,理应将高校危机管理视为高校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高校危机管理研究显得必要而迫切。 高校危机主要是指严重威胁高校或高校师生的自身利益和正常发展状态,并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高校危机管理指高校教育管理者在高校或高校师生面临潜在危机或现实危机威胁的情境下,为了达到有效预防危机、及时处理和消弭危机、化危机为转机等目的,通过组建危机管理机构、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危机预警识别、危机处理、危机事后恢复等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应对行为的动态管理过程。按照工作周期和工作重点,可将高校危机管理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危机事前管理。指的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对潜在的和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管理,以预防危机的发生,提高高校师生的危机意识和防范能力,并于事先主动采取措施,以减少危机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和增强高校的危机恢复能力。高校危机事前管理的内容包括成立危机管理机构、制定危机管理预案、进行危机风险管理、开展危机知能培训、构建危机沟通制度、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第二,危机事发阶段管理。高校危机事发阶段是指危机事件出现最初征兆到正式爆发的这一段时间。在这一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强化危机认知,识别危机,缩减危机; 第三,危机事中阶段管理。管理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危机损害、降低危机损失,并为危机事后恢复管理奠定基础; 第四,危机事后恢复管理。危机事后恢复管理发挥着善后的功能,从恢复对象及工作重点来看,危机事后恢复管理主要包括危机事后重建、人的恢复、危机事件的反思以及危机预案的修正; 第五,危机管理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高校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和恢复危机的能力,一般在危机事后恢复管理之后进行。危机管理评价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并依循这些原则对高校危机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运用于高校危机管理的实际。西安科大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等高校危机管理案例的分析即是危机管理评价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