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城市是为了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日益严重的人地危机而提出的城市新概念,它充溢着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精神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这一内涵曾经在中国古代城市营建中得到充分体现,创造了千百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古代山水城市,在这些成功实践的背后,风水学说的具体指导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风水理论进行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系统解读,详细剖析了它的思想源流、技术手段、精神力量以及它们对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的具体影响,揭开了风水学说的神秘面纱,并对更新观念后的风水理论应用于现代山水城市建设,去解决生态伦理塑造、山水文化重振以及城市生态化、山水文化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包括绪论及七大章节。 绪论阐述了“山水城市”的研究背景,界定了相关概念。从古代文人“居城市须有山林之乐”这一理想引出了山水城市思想古已有之的判断,通过风水人物活动对古代城市山水特性产生影响的史实列举,阐明了风水与古代山水城市间的深刻渊源,从而引出论文选题,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评析,对相关古代文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最后,对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构建了实施研究的框架图。 第一章,从风水概念入手,对风水理论进行了剖析,提出风水是术艺结合的古代山水之术,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特征,与山水诗画、山水文学及园林艺术上的相通和关照。同时,从哲学思辩的高度,剖析了风水理论中蕴含着的万物有灵的生命意识、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和天道好还的持续发展观,提出风水学说是古代可持续发展环境观的论断,证实了风水理想与古代山水城市在思想上的原型关系。 第二章,以时间为线索,对风水学说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进行了一次正本清源的勾勒,理清了风水从择居本能到由经验科学、民俗艺术、方术迷信杂合成理论体系的历史脉络,通过对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及审美发展的背景分析,揭示了风水流变的内外动因,并对比研究了风水学说影响下的空间观念与营建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空间形式特征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风水理想对古代营建实践的内在影响。 第三章,以类型学的方法对风水评价景观要素和格局的方法手段进行分类研究,归纳为经验性的技术评判、感性的美学评价和神秘的喝形选择三大类型,三者间以形象审美为主导、理性评价为辅助、喝形顿悟为参考,充分调动了身体感官和直觉功能,具有灵活变通、以和为贵的特点,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