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当下博物馆运作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或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了博物馆伦理的涵义及意义。通过研究,将“博物馆伦理”概括为:作为公共机构的博物馆,如何面对和整合内外部资源,使用关于维护公共收藏和组织展览等方面的权力,最终实现与博物馆相关的所有人的公共利益。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通过对当代博物馆的多重身份、伦理与博物馆伦理的关系、关于博物馆伦理问题的案例等层面的梳理,引出本文的课题;并通过文献综述与概念解析,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范围进行清晰的描述和界定。第二章论证了公共性与博物馆伦理之间的关系。博物馆伦理系统的丛础在于博物馆的公共性,它决定了博物馆是为了理论上所有公众的公共利益而服务。因此,博物馆和包括藏品在内的财产是属于全体公众,但是作为公共信托,由相关政府部门和博物馆机构来代为维护和管理。第三章研究公益性与博物馆机构运营伦理之间的关系。公益性,是来自于公共利益,并且区别于机构的、个体的、或一部分个体的利益。出于公益性,博物馆的机构运营中是非营利性的。然而,非营利性不代表博物馆与任何商业行为无关。在一定的、合乎伦理的框架内进行的与商业行为有关的活动,仍然应该被看做是博物馆止义的行为。此外,公益性是博物馆机构运营的日标,也是政府、博物馆人在工作中所应持有的原则。第四章讨论公平性与博物馆展览伦理之间的关系。公平性,特别体现在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中。它的三个层面的内容体现在:一、博物馆中物品与人之间的关系;二、博物馆策展人、赞助人、管理机构的主观意志怎样影响博物馆展览;三、多元化的公众如何被公平义合理地区别对待。第五章试着深入理解和分析中国的博物馆伦理问题的特别体现方式和症结所在。在中国博物馆行业的体制和运营模式与西方有所不同,但这不应该使得博物馆在自身价值和目标上与西方的有所区别。本章第一节首先梳理了博物馆理念在中国的变迁。尽管博物馆的理念在19世纪中后期才从西方传入中国,但在萌发之初就呈现出了明显的公共性。然而,这些先进的观念却没有在今天我国的博物馆中很好地得以体现。论文最后针对中国博物馆运作所面对的现实困境,试着分析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更合理的、中国博物馆伦理机制的一些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