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情怀和“乡下人”心态——论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的散文在创作上带有明显的"士大夫"情怀和"乡下人"心态."士大夫"情怀一方面表现为作者对"修、齐、治、平"用世思想的热衷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失位的士大夫对参禅悟道的生活方式的赏玩与陶醉;"乡下人"心态一方面表现为对乡土人文的迷恋,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城市化的排斥与抗拒.他的"士大夫"情怀和"乡下人"心态是对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日下的当下社会的抗争与反拨,试图重塑精神家园和寻找灵魂的栖息之地.同时,任何重塑精神家园的回归都会带有其思想上的落后性和美学追求的困境.对贾平凹散文创作中所体现的"士大夫"情怀和"乡下人"心态进行探究,可以进一步考察作家散文创作价值取向的意义及其在当下现实语境下思想探求和美学追求的迷误.
其他文献
该文题目为《大众传媒视野中的"文学革命"》——《新青年》杂志研究,意在主要运用传播学理论的视角,阐述《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传媒意义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力.该文分
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汉语符号"白",是个会意字,"日光"是其本义,这就是它的造字义.而许多学者把它通"帛"、通"伯"、同"别",作为它的造字义.其实,这是假借"白"的字音所派生出的
格非是一个纯粹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叙事上的独辟蹊径、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为中国叙事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长期寓居于校园,教书和阅读为他的写作倾向于形式上的关注
余华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登上文坛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于苦难的关注程度和表现手法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且就他个人来讲,他的后期创作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的苦难意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上,何其芳是一个典型式的人物,是我们无法避开的一个人物.该文分三个部分对何其芳的文化性格进行探析:第一部分,从传统文化的影响、西
陈桂棣是当代报告文学创作的名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直面现实,追踪社会重大问题,创作出一篇篇产生了全国性轰动的报告文学。细心研读这些作品,可以看出陈桂棣创作的基本走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