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温敷背部经络改善癌性疼痛的程度,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可提高止痛疗效、减少止痛药量以及不良反应,并可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精神心理状态。为临床提供一个新思路和方法,并有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62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对照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1例,两组均根据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南给药,治疗组同时配合自制中药温敷背部经络(吴茱萸、芥子各120g、麻黄、细辛各30g),将中药装在热奄包加热后敷在背部经络循行部位,患者取仰卧位压在热奄包上,热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每日早晚温敷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两组均以7天为一个观察周期、共2周期。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评定疼痛程度,治疗前与治疗后12hr、 24hr、48hr、72hr、7天、14天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观察治疗组的减少止痛药量以及副反应。治疗结束后采用NRS法判定疗效、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前后评分的统计分析,得出较客观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点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疼痛缓解程度:治疗组部分缓解(PR)22例(70.97%)、轻度缓解(MR)8例(25.81%)、无效(NR)1例(3.23%),对照组PR 9例(29.03%)、MR 17例(25.81%)、NR 5例(3.23%)。治疗组疼痛缓解率(ORR=CR+PR)为70.97%,对照组疼痛缓解率(ORR=CR+PR)为29.03%,经χ2检验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周对照组的用药剂量改变比治疗组较多具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中药温敷背部经络对减少止痛药剂量有重要价值,并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治疗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行为状况(PS)评分及生活质量(QOL)评分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温敷背部经络配合西医止痛药可以改善行为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结论:中药温敷背部经络结合西医止痛治疗显效率高,止痛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止痛治疗。虽然中药温敷结合西药的镇痛起效时间较单纯西药治疗较慢,而镇痛持续效果比单纯西药治疗较持久,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有安全性、无不良反应,结合治疗反而可以提高止痛药效、减少西医止痛药剂量并减轻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