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现代汉语状语的语序问题,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并且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案。同时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一)就状语的整体语序状貌所做的研究都显得比较零散。(二)对状语的性质和功能缺乏系统性的根本认识。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学者对状语的性质特征做过专门性的论述。(三)对状语的分类都是非此即彼的标签式的分类,无法反映出某个状语会因为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和用法,从而直接地影响到它的语序位置。(四)缺乏对状语语序位置的整体性、层次性的认识。(五)具体到细节之处,所排出的序列仍显得不够完备,很多语序现象未能在该序列中得以体现,尤其是同类状语内部的小类共现语序。第二章主要讨论汉语状语的性质和范围。状语既是短语成分又是句子成分。状语的句法功能特征表现在状语是一种降级述谓性成分,在述谓性的能力上面,是紧随谓语、补语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准述谓成分。状语的根本属性在于体现动作行为的方式和情态。第三章主要讨论汉语状语的语义类型和序列。根据关系与类属,概括状语的义位特征。根据各项状语和中心动词之间的语义亲疏,用层级分析法把动词前的多项状语分成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外围性状语和内在性状语;第二层级是认定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第三层级是情状性状语和动状性状语;第四层级是方式性状语和特征性状语。第四章主要讨论外围性状语和内在性状语的语序位置。外围性状语的内部顺序大体为:[+关联]1>[+关涉]>[+评价]1>[+环境]>[+时间]1>[+处所]。认定性状语的连用顺序为:[+关联]2>[+评价]>[+时间]2/[+范围]2>[+程度]>[+否定]>[+重复]。同时,我们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考察了插入语的定位与不定位的情况、语气副词的定位与不定位的情况、时间副词定位与不定位的情况。第五章主要讨论方式状语的语序位置。方式状语连用时一般遵循下面的规则:[+比况]>[+工具]/[+材料]>[+摹状]>[+协同]>[+方所]>[+对象]>[+摹状]同时,我们还考察了[+摹状]状语的连用语序;“把”字短语对相关词语序列的影响。第六章主要讨论特征性状语的类和语序位置。特征性状语具有粘附性和向心性,主要有方式词、特定名词、数词“一”和单音节形容词四类充当。特征性状语共现时的语序为:方式词>名词>单音节形容词/数词“一”。第七章主要讨论状语的语序和话题化问题。介词具有话题标记功能,介词所标记的话题有支配式话题、背景式话题和时地式话题。各类介词宾语的话题化能力有强有弱。音节、句法结构、语义、语用等都是影响介词话题化的因素。句首“N时的NP”结构,是由于时间状语和受事宾语话题化后和主语NP或受事NP发生句法重组而形成定中关系。第八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多项状语的共现语序及其相关解释。多项状语共现的优势语序是:[+关联]1>[+关涉]>[+评价]1>[+环境]>[+时间]1>[+处所]>[+关联]2>[+评价]>[+时间]2/[+范围]2>[+程度]>[+否定]>[+重复]>[+情状]>[+比况]>[+工具]/[+材料]>[+摹状]>[+协同]>[+方所]>[+对象]>[+摹状]>[+特征]。制约多项状语语序的基本原则有语义接近原则、范围原则、时间顺序原则、语篇原则、渐增性原则。状语的语序有一般、特殊和偶然现象。总之,本课题主要做了如下研究工作:厘定了状语的性质;概括状语的义位特征;划分了状语排列的层级性;讨论了各层级状语的内部语序和连用顺序;全面考察了各状语小类的功能、语义特征、语义关系、位置分布,包括对特殊句式的讨论;对状语的话题化问题进行了一定广度与深度的探讨,概括话题类型,研究影响因素;对现代汉语的状语语序从认知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