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肉瘤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由于缺乏敏感的辅助检查和特异的肿瘤标记物,且病理类型复杂,对治疗反应不一,给子宫肉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尚无统一标准。《2012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建议I期子宫肉瘤手术治疗,但是对于是否同时行淋巴结清扫和术后给予辅助治疗的具体治疗方案并未明确提出,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本研究主要探讨I期子宫肉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结局,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提高早期子宫肉瘤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1年10月在大连妇产医院收治的47例I期子宫肉瘤病例,所有病例均经本院病理科证实为子宫肉瘤。组织学分类标准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子宫肉瘤分类方法;分期标准遵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新制定的子宫肉瘤分期标准。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肿瘤预后相关因素年龄、绝经、病理类型、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分期、同时行淋巴结清扫/取样和术后给予辅助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proportional hazards回归模型。结果:47例I期子宫肉瘤包括平滑肌肉瘤18例(38.3%),内膜间质肉瘤15例(31.9%),腺肉瘤7例(14.9%),癌肉瘤7例(14.9%)。按照FIGO(2009年)分期标准,Ia期有28例(59.6%),Ib期有19例(40.4%)。47例I期子宫肉瘤患者中,年龄大于等于50岁者26例,年龄小于50岁者21例;入院时已绝经24例,未绝经23例。47例患者初次治疗均为手术治疗,20例(42.6%)同时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取样,22例(46.8%)术后给予辅助治疗。28例(59.6%)术前诊刮或术中冰冻经病理确诊;2例术后病理回报出现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阳性,分别为内膜间质肉瘤和癌肉瘤。5年总生存率为62%,5年无瘤生存率为7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P=0.014)、未绝经(P=0.022)、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P=0.045)和术后给予辅助治疗(P=0.020)可延缓复发,未绝经(P=0.033)、分期(P=0.026)和术后给予辅助治疗(P=0.002)可延长总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3;RR=5.853)和分期(P=0.047;RR=3.245)是影响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因子;分期(P=0.035;RR=6.104)、病理类型(P=0.020)、淋巴脉管间隙浸润(P=0.024;RR=31.939)和术后给予辅助治疗(P=0.002;RR=0.034)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子。结论:1.I期子宫肉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重视高危因素,术前诊断性刮宫联合术中冰冻病理可以减少二次手术发生,增加治疗的彻底性。2.年龄和分期是无瘤生存时间(PFS)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分期、病理类型、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和辅助治疗是总生存时间(OS)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