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同形状因子对介子散射的影响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lzx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色动力学(QCD)被认为是处理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然而目前仍然不能处理低能非微扰相互作用问题.所以人们仍然借助各种具有QCD精神的唯象模型来解决低能强相互作用问题.在Jp=0+的轻标量介子共振态中σ共振态一直是强子物理中远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个共振态宽度很大,实验上给出的质量也有较大的不确定陛,同样各种理论模型也给出了很不一致的结果.粒子数据表(PDG)中给出的σ共振态的质量范围是400-1200 MeV。   为了解释σ共振态性质,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种模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线性σ模型,非线性σ模型和幺正夸克模型(UQM).其中Tornqvist提出的用高斯形式形状因子的UQM是-个能很好解释σ共振态以及轻标量介子共振态性质的模型,该模型计算得到σ共振态的质量在500 MeV左右,k共振态的质量在760 MeV左右.UQM也给出了其它轻标量介子共振态。   本文通过在UQM中引入其它-些形状因子来取代原有的高斯形式形状因子的方法,来进-步研究介子散射问题,并研究了共振态性质对形状因子的依赖性.在UQM下分别讨论了不同形状因子同位旋I=1/2的Kπ散射,I=0的ππ散射及I=I的πη散射问题,分别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共振态极点位置和散射相移.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单极点形状因子时,UQM没有能够给出σ共振态;在使用其它三个形状因子时,UQM分别在不同黎曼面上给出了12个共振态的极点位置.在使用三个极点系列形状因子时,在1.5 GeV以下给出了与实验符合得很好的Kπ散射相移数据结果还表明,应用三极点形状因子给出的结果明显优于单极点和双极点.综上,本文的研究表明UQM模型结果对形状因子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
其他文献
有机自旋电子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基于有机功能材料研究自旋的产生、湮没及传输等自旋电子学现象及相关自旋器件的设计等.与传统无机材料相比,有机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比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在分布式光纤传感、光纤激光器、微波光子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基于SBS的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传感系统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展;介绍了BO
1广安古属巴国,位于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的丘陵地带,悠悠渠江水绕城而过。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人杰地灵。  2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在今广安浓洄镇的秀屏山下取“广土安辑”之意,设景广安军,广安由此得名。  3广安山皆灵秀,水俱甜美,土多膏腴,人均勤劳,又以盛产稻谷、玉米闻名遐迩,在当地有“金广安”之雅誉,是人们向往的好地方。  4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广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