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除虫菊素是一种优秀的的植物源杀虫剂,在如今人们日益重视环保和自身健康的时代背景下,它对人畜安全、低毒、低残留的优点更显得突出.该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的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v.)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建立生长除虫菊悬浮系,优化生长培养基.在活性追踪指导下,对除虫菊细胞培养物中活性物质生物合成进行研究,以为今后通过植物细胞培养途径产生除虫菊素提供实验室小试的理论依据,提高通过植物细胞培养途径产业化生产除虫菊素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1.建立了生长良好的除虫菊细胞悬浮体系,除虫菊悬浮细胞在激素浓度0.5mg/L2,4-D+0.5mg/L 6-BA下生长最好.对悬浮培养基成分中的碳源、氮源、磷源浓度配比进行优化,蔗糖、氮、磷浓度为40.60g/L、85.95 mmol/L和0.78mmol/L时除虫菊细胞生长最好,50ml培养基培养除虫菊细胞,鲜重可达10.5g,为未优化时的193%.以筛选得到的培养基培养除虫菊悬浮细胞,测定培养过程中的糖利用情况及细胞活力、pH、和鲜重变化情况.2.选择甲瓦龙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前体或者有一定调节作用的诱导物在除虫菊细胞培养第10天添加入培养基中,其中肉桂酸(50mg/L)、水杨酸(10mg/L)、AgNO<,3>(1mg/L)、丙酮酸(200mg/L)对除虫菊素的生物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除虫菊细胞培养物的提取分离、生物活性测定做了初步探索.对培养物进行气相色谱检测,确定培养物中含有除虫菊素,其中茉莉酸菊酯Ⅱ含量较高.4.在除虫菊细胞摇瓶放大培养过程中,摇瓶体积的不同对细胞生长量和杀虫活性成分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摇瓶体积的变大,单位细胞生长量和活性都有降低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