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菊素生物合成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除虫菊素是一种优秀的的植物源杀虫剂,在如今人们日益重视环保和自身健康的时代背景下,它对人畜安全、低毒、低残留的优点更显得突出.该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的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v.)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建立生长除虫菊悬浮系,优化生长培养基.在活性追踪指导下,对除虫菊细胞培养物中活性物质生物合成进行研究,以为今后通过植物细胞培养途径产生除虫菊素提供实验室小试的理论依据,提高通过植物细胞培养途径产业化生产除虫菊素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1.建立了生长良好的除虫菊细胞悬浮体系,除虫菊悬浮细胞在激素浓度0.5mg/L2,4-D+0.5mg/L 6-BA下生长最好.对悬浮培养基成分中的碳源、氮源、磷源浓度配比进行优化,蔗糖、氮、磷浓度为40.60g/L、85.95 mmol/L和0.78mmol/L时除虫菊细胞生长最好,50ml培养基培养除虫菊细胞,鲜重可达10.5g,为未优化时的193%.以筛选得到的培养基培养除虫菊悬浮细胞,测定培养过程中的糖利用情况及细胞活力、pH、和鲜重变化情况.2.选择甲瓦龙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前体或者有一定调节作用的诱导物在除虫菊细胞培养第10天添加入培养基中,其中肉桂酸(50mg/L)、水杨酸(10mg/L)、AgNO<,3>(1mg/L)、丙酮酸(200mg/L)对除虫菊素的生物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除虫菊细胞培养物的提取分离、生物活性测定做了初步探索.对培养物进行气相色谱检测,确定培养物中含有除虫菊素,其中茉莉酸菊酯Ⅱ含量较高.4.在除虫菊细胞摇瓶放大培养过程中,摇瓶体积的不同对细胞生长量和杀虫活性成分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摇瓶体积的变大,单位细胞生长量和活性都有降低的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组合式软性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试
氮、磷、钾的施用是大豆生产中重要的栽培措施之一,在促进大豆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为杂草的生长提供了养分需求,进而对农田杂草群落的多样性和杂草群落的演替产生影响。把转录因子DREB3导入大豆,获得了具有抗旱功能的大豆品系,对解决干旱造成的大豆产量和品质降低这一生产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大豆与杂草相互影响,并不断竞争养分、光照、水分等环境资源并形成最终产量。长期施肥引起的土壤养分变化,改
目的 :目前早孕检查主要有经阴道超声和腹部探头经腹检查两种途径.方法 :经阴道超声是阴道探头直接放入阴道,紧贴宫颈后穹窿或侧壁,可以近距离观察子宫和附件情况,得到临床广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超声内镜(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普通内镜发现的165例食管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
本文以本实验室从珊瑚上分离保存的对大豆疫霉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并对大豆疫霉病具有防病、对大豆具有促生作用的海洋细菌SH27菌株为目标菌株,对其发酵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