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观音兰的球茎和根作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植株再生技术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植株再生的可能途径及适宜的培养条件,以期建立观音兰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并通过显微结构观察来探索组培苗不定根的起源机理。结果表明:1.以带有芽眼的上、中部球茎作为外植体,能诱导大量休眠芽萌发。消毒剂选用75%酒精+0.1%升汞,消毒时间为酒精30秒,升汞6分钟。2.球茎诱导芽的最佳培养基:MS(1/2MS)+BA2.0mg/L+NAA0.5mg/L,诱导率达86.67%;根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MS+BA 1.0mg/L+NAA0.05mg/L+2,4-D1.0 mg/L,诱导率达83.33%。3.增殖培养阶段:增殖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3mg/L+NAA0.5mg/L,增殖系数为8.3,有效芽分化率达46.10%;愈伤组织增殖和再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1mg/L,增殖系数7.33,再分化率达72.44%。4.生根培养阶段:最佳培养基为1/2MS+IBA0.5mg/L+NAA0.5 mg/L+活性炭0.1%,生根率达93.33%,平均生根数6.7条,平均根长为2.76cm。生长素是生根培养的必需成分,活性炭对生根无明显的影响。5.移栽炼苗阶段:观音兰的组培苗移栽以1/4砂+1/4蛭石+1/2园土的基质为最好,移栽成活率最好,可达85%。6.通过石蜡切片对显微结构进行观察,观音兰组培苗萌发的不定根发生于中柱鞘细胞,为内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