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变化和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形成一股热潮。严歌苓是“触电”最多的女作家之一,先后有5部作品被搬上银屏,并屡次获得大奖。但当笔者对严歌苓的小说与同名电影进行文本细读后发现,小说中原本蕴涵丰富的女性主体意识都被不同程度的改写、稀释、甚至消解掉了。本文主要关注这一富有性别文化意味的改编行为,并力图挖掘出其背后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严歌苓的创作情况和研究现状,简要论述其作品经常被改编成电影的原因,由此引出电影改编过程中女性叙事被淡化的研究主题,并对本论文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相关学术概念做出界定。第一章,主要从电影改编的实践流程入手,包括改编得以实现的生产方式和改编的具体策略两方面,为全文论述奠定一个适用范围较广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从性别视角切入电影改编,运用女性主义文论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两种方法,审视同一叙事文本在小说与电影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从置换女性主义主题和“看”与“被看”两个维度概括性别视角下电影改编的常用技巧。第三章,主要把严歌苓的三部作品《少女小渔》、《天浴》、《金陵十三钗》作为文本分析对象,对比小说和电影在性别视角下出现的叙事差异,论证严歌苓小说中蕴涵丰富的女性主体意识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被不同程度的稀释、消解掉了的主要论题。第四章,主要从导演和市场两个方面分析造成本文论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导演的社会性别身份、生活经历以及艺术追求都会影响其在二次创作中的动机和行动;而观众的价值观和欣赏趣味以及市场对电影投资回报率的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性主义在大众传媒中的健康发展。结语部分,从严歌苓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后女性主义被迫消失或改头换面的尴尬遭遇,引申出女性主义在现今消费时代要面临的困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