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研究——基于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实证

来源 :沈阳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ged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加入到这个光荣又富有朝气的大家庭中。而大学生因为自身的特性所限,如何建立和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也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参与第十二届全运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提出如何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主要分为5个方面,分别为“自我完善取向”、“价值观取向”、“社会交往因素”、“职业能力提升取向”和“责任与义务取向”。此次调查结果中,除了“社会交往取向”因子被回归分析剔除外,其余4个因子“自我完善取向”、“价值观取向”、“职业能力提升取向”和“责任与义务取向”均与“志愿者岗位服务满足感”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养中存在局限性,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案。第二,在组织活动中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活动次数少,缺少常规性志愿服务活动。第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参与者的积极性表现一般,无法满足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动机上的诉求。第四,大学生志愿者在“自我完善取向”动机上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关部门需要重视利用此动机来调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性。第五,大学生志愿者在“责任与义务取向”动机上的积极性显得相对最差,而对于志愿服务满足感而言,此动机又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有关部门需要利用内部激励加强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  对志愿者实施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是保证长效机制的关键。激励保障措施的原则应该注重于调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同时,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成长需求,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协同发展。本文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建议:完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措施,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制度,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组织形式,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社会支持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逐渐发展,我国逐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心理支持对疾病的改善和治疗作用。目前,国内的医院开始采用心理干预的方式帮助病人缓解心理痛苦,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银屑病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预后与患者的个性、情绪、心境等心理因素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传统药物治疗已经不能满足银屑病患者康复的需要,故还需从心理角度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克服自卑,建立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重庆直辖十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单独设立的职
高校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如能建立起对学校的认同,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中会更有归属感、幸福感和荣誉感,似乎在学业更为专注和努力,在社会活动上也更加热情和积极,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