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电力系统向着清洁化、可持续的能源结构发展。配电网作为电力消费的终端,随着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由传统的被动式配电网向着多源可控的主动配电网结构演变。主动配电网由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驱动,其通信网与电力配电网存在着能量与信息的耦合,基站作为通信网与配电网互动的主要枢纽,配电网提供能源支撑,同时也为配电网控制指令的下达提供通信支持,因此基站和分布式能源的交互影响愈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电力系统向着清洁化、可持续的能源结构发展。配电网作为电力消费的终端,随着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由传统的被动式配电网向着多源可控的主动配电网结构演变。主动配电网由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驱动,其通信网与电力配电网存在着能量与信息的耦合,基站作为通信网与配电网互动的主要枢纽,配电网提供能源支撑,同时也为配电网控制指令的下达提供通信支持,因此基站和分布式能源的交互影响愈发严重。然而,现有的文献主要关注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运行策略,忽略了通信侧对于配电网的影响。为此,本文为了突出通信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潜在应用,结合实际开展通信网与电力网的联合信息流优化运行与规划的研究。针对信息物理融合背景下通信侧的运行机理难以刻画这一难题,对通信层进行了精细化建模,提出了一种基站接入机制来确定用户和通信基站之间的有效通信拓扑,然后构建了通信信道的衰减传输模型,并提出评价通信可靠性的两个指标:通信质量和下行传输速率。针对通信网与主动配电网实现供需互动问题,提出了考虑电力拓扑结构的通信资源和电力资源的联合优化运行模式,并将通信质量纳入优化方案中。以一种基于通信技术的能量共享方案为例,其中的微电网作为单一利益实体交换信息并协作,通过空间协同作用实现配电网与通信基站的全局优化。通过对用户和基站间有效通信拓扑的改变,能够在保证用户通信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基站的用电成本,增加电力系统灵活性。针对通信基站和主动配电网布局的问题,综合电力负荷、通信负荷和新能源发电情况,对基站的容量和地理位置进行综合规划,构建了通信系统基础设施与分布式网络的协同规划模型。该模型内嵌短期运行模型,目标是在考虑通信质量的同时确定配电网络中分布式能源和通信基站的最佳计划。基于IEEE 33和141节点系统的算例分析表明:协同规划模型不仅可以提高通信基站的总通信容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投资成本,与此同时还能保证所有用户得到可靠的通信服务。
其他文献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现状的认识,结合近些年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论述,分析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定位以及发展现状,并结合现状对乡村旅游进行再思考,发现其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策略和建议。
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能源格局深层调整,构造适应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未来能源系统发展的新态势,也为探索新能源低碳高效利用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光热发电作为新兴太阳能利用方式兼具低碳发电和高效储能的功效,但目前发展受限于自身发电成本较高及有限的市场补偿机制。如何进一步挖掘光热电站的“热电联产”特性,开发除灵活发电之外的其他供能应用潜力对提高光热电站的收益、多能系统减碳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股票市场起步晚,总体不够成熟,是一个非理性的新兴市场.量化投资具有系统性、纪律性、及时性、准确性、分散性的特点,能够平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并且,我国对证券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情况对于证券市场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鉴于这一基本情况,采用多因子选股模型与国家宏观经济因素相结合,对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之间的沪深300成分股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多因子选股模型.首先选
在欧洲的中国形象演变史中,十七世纪是一个转折的时期,至此,欧洲对于中国的向往与仰慕在耶稣会士的报告中达到顶峰,中国呈现为“中华大帝国”形象,此后中国逐渐遭到贬斥,被认为是“停滞的帝国”。1644年中国明朝灭亡,满族人建立了新的朝代,这一历史大事件经传教士报道后在欧洲产生影响,文学上这种影响体现为欧洲出现一批以中国为题材,尤其是“鞑靼征服中国”的历史情节为主题的戏剧和小说,其中小说以德国巴洛克小说为
固定式单桩基础风机由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原因最受欢迎且发展迅速,已逐渐被应用于深远海域。然而我国海域基岩层较浅,水下土体为强度较低、粘性较强的软粘土,为了保障大功率固定式风机基础在深远海应用的稳定性,大直径单桩基础是有效的解决途径。针对大直径深水单桩风电机组基础的复杂桩-土相互作用问题,传统规范所采用的p-y曲线分析方法在应用中被证明,无法考虑大直径单桩“尺寸效应”引起的基底效应和竖向摩擦作用而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90%以上来源于能源的使用。中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承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是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对区域发展和
“双碳”目标驱动我国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而波动性的新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超临界机组作为我国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主力承担着保证电网稳定性、实现中国特色电力系统转型之路的重任,因此,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运行已成为当今发电领域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超临界机组的精确建模和先进控制策略设计两个维度出发探索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运行的有效手段。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超临界机组。在建模部分,结合机理分析与数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核心主设备,其安全可靠性对电网可靠运行至关重要。变压器的振动与铁心和绕组的状态密切相关,近年来振动检测已经成为大型电力变压器,特别是超特高压变压器综合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大量振动监测数据源源不断产生,如何通过振动监测准确诊断变压器故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振动信号检测变压器铁心故障的研究已有很多,但目前关于铁心故障振动的研究多局限于单个故障类型,缺乏对不同类型故
近年来,传统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逐渐受到关注,光伏发展成为能源转型重要推力。然而,由于光伏发电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使光伏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阻碍了光伏产业的发展。随着储能技术的应用,其瞬时响应和精准控制能力可以促进能量和功率平衡。而能源区块链去中心化和信息共享的特点,可以促进传统能源主体交互模式的智能化改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此,本文在能源区块链的背景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网的第一道防线,其可靠性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继电保护装置的核心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存在断供风险。由于国内相关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生产的自主可控元器件在可靠性方面与进口产品存在差异,进而影响自主可控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本文研究了计及核心元器件的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自主可控继电保护单装置缺乏可靠性评估的问题,提出了考虑致命性失效与非致命性失效的计及核心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