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规模和办学数量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对这类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强,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十分突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社会的宏观性因素也有高校和大学生的微观因素。在此背景下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寻找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效益优劣及办学实力强弱的标准,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因此,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研究,不仅能帮助高职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能帮助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结构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细分结构,构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测度模型,在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调研问卷来把握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对兰州z职业技术学院3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掌握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结合对在高校长期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深度访谈,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不足、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造成的。未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应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特点,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时,要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何种需求,合理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之处,高校各个部门和整体环节应紧密合作,建立一体化的联动运行机制,高校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变化的需求确立目标定位,一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实行教学模式实践化改革,通过与企业、政府、国外办学领域等合作,共同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