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口的流动与迁移足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农民的流动与迁移问题自然也就成为了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从现有研究条件出发,通过对一个村庄农民就近流动情况的深入挖掘,力图搞清在外部宏观条件的限定下,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微观个体农户是如何来进行行动选择(是采取向城市迁移还是最终返回农村,或是在留与走之间做“钟摆运动”)的;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来选择他们现在所采取的行动;他们是如何在宏观条件的“压制”和微观个体的“外撑”这种张力空间中作到工具使用和达到效用最大化的。通过对该村农民流动情况全面的描述和详尽的分析,笔者尝试着对农民流动的未来趋势做出判断。因此,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类型属于实地研究;通过具体的问卷调查法和个人访谈法充分占有关资料,并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在方法论上注重人文丰义与实证主义的结合。
全文共分以下四个部分: 导言部分为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笔者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提出的问题和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这一部分,共有三部分内容,一是对有关概念进行界定,做到定义明确,概念清楚。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农民、农民工、流动和迁移进行了界定。二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本文从流动的动因、流动方式选择、流动抑制因素、流动中的分化、二元劳动力市场和民工权益以及流动中的城市化等几个角度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三是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简单评价。本文认为已有研究成果大都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对农民流动进行研究,微观层面的研究不多,而且这些已有研究大多是关于异地流动农民的,对就近流动农民缺少关注,简单地认为异地流动是农民城市化的必然途径,已有研究的预测性不足。针对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笔者从一个村庄这样的微观角度对农民就近流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试图通过现状分析对农民流动的未来趋势做出预测。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三章。在这一部分,笔者对调查单位Z村的基本情况、居民流动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比较详尽的分析。本文认为Z村居民之所以以就地流动为主,是与该村的外部环境、社区情况、个体农户特征等因素紧密相关的。个体农户在外部宏观限定条什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从自身现有资源出发,做出了最有利于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的行动选择——就近流动。
第四部分即本文的第四章。考虑到外部制度环境、z村土地和人口的变化情况,本文认为在“社会丰义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政策带动下,以农村居民的就近流动为主的农村城镇化将成为实现中国城市化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