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的可能环境相关危险因素,为哈萨克族食管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vanta PM)、原子荧光光度计(AFS-930)等对食管癌高发区新源县和相对地发区巩留县的土壤、生活饮用水、面粉及头发中Fe、Cu、Mn、Ni、Zn、Cd、Se、Cr、Mo和Pb10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检测;2采用蓝波分光光度计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新源县和巩留县两地居民饮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含量进行检测;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对哈萨克族典型食物熏马肠和熏马肉中生物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精胺和亚精胺)、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类化合物、苯并[α]芘、AFB1及面粉和砖茶中的AFB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新源县土壤中Fe、Cu、Mn、Mo、Cd和Pb元素含量高于巩留县,而Zn元素含量低于巩留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源县面粉中Fe、Mn、Cd和Pb元素含量高于巩留县,而Zn和Se元素含量低于巩留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新源县饮用水中Fe、Cu、Mn、Cd和Pb5种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巩留县,而Zn、Se2种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巩留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地饮用水中该10种微量元素含量均未超标(GB5749-2006)。(4)新源县居民头发中Cd元素含量高于巩留县,而Fe、Zn和Se元素含量低于巩留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地居民头发、面粉、生活饮用水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数的丰度值曲线基本吻合,人体内环境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外环境密切相关。(6)新源县居民生活饮用水河水中“三氮”含量均高于巩留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氨氮和硝酸盐氮含量超标;饮用水中“三氮”含量均在夏、秋两季相对较高;而且,“三氮”为居民饮用水中影响该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的主导因素。(7)储存时间为6个月的熏马肠中组胺含量超过了美国FDA规定的危害作用水平50mg/100g,生物胺总量随熏马肠和熏马肉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多。(8)熏马肠和熏马肉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类化合物、苯并[α]芘、AFB1及面粉和砖茶中的AFB1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结论:(1)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与土壤和饮用水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关,Zn、Se元素与该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呈负相关,Fe、Cu、Mn、Cd和Pb元素与该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呈正相关。(2)新疆伊犁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某些生活饮用水中较高含量的氨氮和硝酸盐氮以及长时间储存的熏马肠、熏马肉中某些含量较高的生物胺,可能为强致癌物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