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可见光通信DCO-OFDM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l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半导体制作工艺的成熟使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成本不断下降,且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发光效率高等优势,其逐渐取代日光灯、白炽灯等成为照明设施中采用的主流光源。因此,能够利用LED同时实现照明与通信双重功能的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光正交频分复用(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OFDM)技术通常应用于宽带VLC系统用以抵抗非理想信道引起的码间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其中直流偏置光OFDM(Direct-Current-biased Optical OFDM,DCO-OFDM)实现简单且频谱效率较高,在实际的VLC系统中得到了广泛采用。本论文将对可见光DCO-O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首先,论文介绍了VLC系统的概况。论文首先介绍了VLC系统的链路结构与系统噪声构成,并将VLC系统与传统射频(Radio Frequency,RF)通信系统的主要特性进行了对比。随后,论文介绍了VLC系统中采用的电光转换以及光电转换两类光电器件的构成与特性,并对比了不同类型光电器件的性能。最后,论文介绍了可见光通信信道特性。其次,论文研究了单边削波情况下可见光DCO-OFDM系统的最优信号波形设计问题。论文首先说明了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ntensity Modulation with Direct Detection,IM/DD)信息传输方式是VLC系统产生单边削波的原因,并对单边削波过程进行了建模。随后,论文将最优信号波形设计问题构建为关于直流偏置与子载波功率的优化问题,并分别在平坦与色散信道下给出了相应的最优波形设计策略。最后,论文通过仿真验证了不同信道条件下所提出的波形设计策略的最优性。随后,论文研究了更为一般的双边削波情况下可见光DCO-OFDM系统的最优信号波形设计问题。论文首先说明了实际LED器件有限的动态范围是产生额外顶部削波的原因,并对双边削波过程进行了建模。其次,论文将最优信号波形设计问题构建为优化问题,并将其分解为关于直流偏置与子载波功率的两个子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随后,论文结合单边削波与双边削波情况下所得到的最优波形设计策略分析了顶部削波的影响。最后,论文通过仿真说明了相关结论并验证了所提出的波形设计策略的最优性。最后,论文研究了可见光DCO-OFDM系统的峰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抑制问题。论文首先给出了峰均比的定义,并从理论上推导了峰均比的统计特性。随后,论文详细介绍了几种传统峰均比抑制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步骤,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其应用于可见光DCO-OFDM系统中的峰均比抑制性能。最后,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峰均比抑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在采用LED阵列的可见光DCO-OFDM系统中设计合适的频域预编码矩阵,能够在保证接收端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优于传统算法的峰均比抑制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趋于一体化,粮食物流已经成为关系经济、民生发展的重大项目。我国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应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功能。如何降低粮食物流费用、做好物流规划,已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好粮食物流需求预测,可以保证区域内粮食供需平衡,为持续保障粮食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粮食调控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和粮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针对粮食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数据量、尤其是移动端数据量的迅速增长对现有的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wireless system,5G)因其更高的数据速率、更大的网络容量、更高的频谱效率等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并已开始商用。作为5G中的一个核心技术,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能够提升链路可靠
卫星网络是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互联网具有传输时延低、通信链路功率损耗低及发射成本低等特性,通过星间链路和组网技术,可以提供全球覆盖的通信服务,在覆盖范围和全天候移动接入等方面,是对传统地面互联网的补充。近年来,随着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提出和LEO卫星成本的降低,LEO卫星互联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LEO卫星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的场
为降低水泥产业碳排放,越来越多的工业固废被运用到水泥产业中。石灰石粉是采石破碎、石材加工和骨料生产的工业副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惰性填料替代细砂运用在水泥制品中。尽管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石灰石粉中的少部分能溶解参与反应,但其应用仍受到限制。同时,在建筑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为在常温下尽可能加快模板周转率,对水泥基材料的早期强度提出了较高要求。为解决石灰石粉活性较低、应用受限的问题,本文将石灰石粉与高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