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类型与肥量水平对樟子松苗木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是在温室条件下,对不同施肥水平与培养基质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在人工智能温室大棚(温度:18℃-35℃;湿度:75%-90%)内的苗床上,将樟子松种子播种于五种不同基质中,利用多利素9号(N:P:K=20:10:20)对出苗后的樟子松幼苗进行施肥处理,并进行外生菌根菌的回接,以樟子松的生理指标及菌根侵染率为依据,确定其最适应的基质及最佳的施肥水平。结果表明:(1)实验所采用的樟子松种子净度为95.77%,种子千粒重为7.5g,种子相对含水量为8.01%,种子绝对含水量为8.71%,种子发芽率为87.6%。(2)基质类型为樟子松幼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施肥水平对樟子松幼苗成活率影响不大,各种不同基质中轻基质营养袋中樟子松幼苗成活率最高。(3)施肥水平大于1时,基质类型对樟子松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影响显著,施肥水平为6,基质为轻基质营养袋时,樟子松幼苗苗高和地茎均达到最大。(4)在施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基质对樟子松幼苗生物量影响不明显;施肥水平较高时,基质类型及施肥水平对樟子松幼苗生物量影响显著,施肥水平为6,基质为轻基质营养袋时,樟子松幼苗生物量达到最大。(5)基质类型是决定樟子松幼苗根冠比的决定因素。施肥水平为6,基质为轻基质营养袋时,樟子松幼苗根冠比达到最大。在温室大棚内培育樟子松菌根苗时,选用轻基质营养袋作为培养基质,并辅以较高的施肥水平,能更好的促进樟子松苗木生长。规模化大量生产樟子松菌根苗只是开始,是否还存在更好基质与施肥组合,苗木造林后适应性试验研究等许多的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建立叶部主要病害胁迫下降香黄檀病情指数的高光谱反演模型,探讨了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降香黄檀叶部主要病害的方法,为降香黄檀林叶部主要病害病情严重度的快速诊断
早熟禾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色浓绿、叶形和株形优美,形成的草皮结实而富有弹性,是优良的、世界广泛利用的冷季型草坪草。本研究在现有的试验条件下,以西伯利亚早熟禾作为供试
MADS-box基因家族在决定花分生组织特性和花器官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P3基因作为MADS-box基因家族的一员,调控花瓣和雄蕊的发育。本文以绿竹(Bambusa oldhamii)开花试管
临策铁路戈壁段(剥蚀低山丘陵、堆积戈壁、风积地貌),由于自然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剧烈,铁路沙害极为严重。为了探明临策铁路戈壁段不同路基断面形式对气流速度场的影响,采用野外实测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危机,使得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尤以工业城市更为突出。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