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整理、研究、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探讨侯玉芬教授治疗气虚血瘀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疗效机制。方法:(1)通过跟师随诊、采集、整理病历、查阅导师及历届研究生论文、著作文稿以及请教老师等方式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研究,总结。(2)筛选侯玉芬教授诊治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外洗组和非外洗组,记录、整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评分、踝肱比(Ankle-Brachial Index,ABI)、肢端血流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微循环指标变化规律。结果:共分为“综述”、“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整理及研究”、“侯玉芬教授治疗气虚血瘀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研究”四个部分:⑴“综述”部分介绍了老师的生平简介及行医经历。侯玉芬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周围血管疾病。⑵“学术思想”部分总结归纳了侯玉芬教授的学术思想,包括补气健脾,调补肝肾;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衷中参西,辨证论治;重视外治,善用验方四个方面。(1)补气健脾,调补肝肾:侯玉芬教授诊治周围血管疾病时重视脾、肾、肝之间的关系,遣方用药时,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周围血管疾病与脾、肾、肝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条达,脾的健运,依靠肾的温煦作用,肾精需要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充养,脾肾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需要肝的条达疏畅。强调脾、肾、肝功能失调在周围血管病中的致病作用,突出虚损致病;调补肝肾,注重经脉、气血,贵在疏通。(2)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侯玉芬教授认为扶正祛邪的本质是既能看到邪气盛的一面,又能看到正气虚的一面,既要留意局部的病变表现,又要重视机体整体的机能状态。做到扶正与祛邪并重。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医学中用来概括患病过程矛盾的主次关系。在周围血管疾病中血瘀可以是标,也可以是本,侯玉芬教授在临证时,在谨守血瘀这一主要病机特点时,还要分清寒、热、虚、实、阴、阳,强调分清标本关系,确立正确的治法。(3)衷中参西,辨证论治:侯玉芬教授不但掌握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而且精通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诊疗技术,还钻研西医科研工作。她认为中医和西医是不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对疾病认识的方法和手段截然不同,二者具有相同的治疗目的,研究和服务的主体都是人,之所以在我国医疗系统内同时存在,究其原因是中医和西医诊疗疾病各有优势和特点。认识二者的不同,寻求二者的相同点和可以交融的契合点至关重要。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侯玉芬教授强调以下方面: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论治与静滴西药相结合。(4)重视外治,善用验方:侯玉芬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在强调内治疗法的同时,十分重视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中显著提高了疗效。常用外治疗法有:熏洗、外敷、缚扎、清创等。在具体应用是时,重视整体辨证,强调局部辨证。重视疾病的特殊性,整体与局部相参,灵活运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侯玉芬教授认为这是由于偏方、验方多流传于百姓口口相传,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可能有所遗失,适应病证更是十不存一,甚至有可能颠倒错乱。因此在使用中应重视验方药性的分析和证候的甄别,力争做到药证相符。⑶“临床经验整理及研究”主要介绍了侯玉芬教授从业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治疗经验丰富,今选择其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小腿慢性溃疡临证经验进行总结、整理,并附典型医案分析老师用药经验。⑷“侯玉芬教授治疗气虚血瘀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研究”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愈率分别达85%和82.5%,治疗后患者的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流灌注量加热后的增加率以及经皮氧分压均明显升高(P<0.05)。外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灌注量增加率和经皮氧分压均高于非外洗组(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整理、归纳、总结侯玉芬教授的学术思想,分析其对周围血管疾病的诊疗思路和用药特点。重点选择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和小腿慢性溃疡两种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分析,总结其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学术思想规律;分析其用药重视扶正,内外并举、兼顾肝、脾、肾的辨证论治特色。观察其治疗方案对气虚血瘀型ASO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微循环指标,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对患肢肢端的血流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改善情况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