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酮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的实验动物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睾酮在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无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患者的外周血睾酮会有所降低,但也有少数患者的外周血睾酮水平未低于正常范围。男性不育症中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上主要还是依赖经验性的药物治疗,其中补充雄激素或其衍生物则是其中的一种常用疗法。此外,药物治疗在特发性男性不育的临床治疗上应用广泛且相对简单,同时与自然生育的期望更为符合,因此更易于被医患双方接受。目的:通过建立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来探究雄激素治疗的效果,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第一,系统回顾了有关TU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文献,通过荟萃分析为下一步探索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提供了循证医学支持。第二,在结合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6月龄的雄性SD正常大鼠来观察四种不同剂量的雄激素对其生殖器官和内分泌代谢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生理剂量范围并探索下一步治疗实验中适合的药物剂量。第三,根据筛选出可能适用于治疗的药物剂量,对雷公藤多苷诱导的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进行治疗,并从生殖脏器质量、精子质量、血清激素水平、睾丸组织抗氧化指标以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等多角度、多方面评估治疗效果。第四,通过电镜来观察大鼠睾丸组织中精曲小管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在借助HPLC-MS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有关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大鼠的代谢组学变化,即通过生物体内代谢物的变化情况来探究代谢物与病理变化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相关的凋亡通路和细胞特异标志物,探索了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准确靶点与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首先,就改善患者精液质量的结果而言,荟萃分析显示TU联合治疗的效果整体上要优于单用十一酸睾酮或其他用药治疗,并且单用十一酸睾酮的疗效并不亚于使用其他药物。因此,十一酸睾酮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和改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质量,也为下一步探讨雄激素治疗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提供了文献依据和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探索不同剂量的雄激素对正常大鼠的生殖激素水平及生精功能的影响,并结合大鼠脏器质量、精子质量、血清激素水平以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等,进一步筛选出了 7.56mg/kg和15.12mg/kg两个对于正常大鼠生理功能影响相对最小的“生理剂量”。第三,通过建立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结果提示雄激素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精子浓度和活动率(P<0.05),但对于精子的运动参数并无改善作用(P>0.05);H&E染色结果提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十一酸睾酮治疗组的生精细胞有所增多,间质细胞变性,支持细胞胞浆空泡化相对减少,生精上皮进一步恢复,继而Johnsen评分明显恢复并且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在血清生殖激素方面:FSH和LH水平明显恢复(P<0.05),同时T和E2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睾丸组织中的氧化应激物MDA与GSH-PX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特别是睾丸内睾酮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第四,通过电镜观察十一睾酮治疗组中睾丸组织中精曲小管的超微结构,发现生精细胞间隙明显缩小,生精细胞排列相对紧密,线粒体略有肿胀但结构基本完整,线粒体嵴排列紊乱减少,空泡亦显著减少;借助HPLC-MS挖掘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在治疗前后代谢物质的差异,结果发现花生四烯酸、精氨酸和脯氨酸、苯丙氨酸以及甘油磷脂这四条代谢物质通路在治疗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五,以甘油磷脂代谢途径为基础,验证了可能涉及的通路如Bcl-2/Bax-Caspase3/9以及RIPK1-MLKL/pMLKL的蛋白表达情况;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线粒体凋亡通路Bax、Caspase3/9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在细胞坏死性凋亡通路中,TNF-α、RIPK1以及pMLKL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pMLKL表达则是明显降低(P<0.05);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如睾丸紧密连接标志物Occludin,支持细胞标志物SOX9,间质细胞标志物StAR以及肽能神经纤维标志物PGP9.5等经治疗后都有明显恢复(P<0.05)。结论:雄激素治疗对于睾酮低下性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精子生成与生殖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1.通过探索不同剂量的雄激素对正常大鼠的生殖激素水平及生精功能的影响,筛选与确定7.56mg/kg和15.12mg/kg两个“生理剂量”用于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治疗实验;2.在建立的睾酮低下型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发现15.12mg/kg剂量的十一酸睾酮无论是在改善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和精子质量,还是在减轻氧化应激产物对细胞组织损伤都有相对更好的效果;3.电镜结果提示:十一酸睾酮15.12mg/kg剂量对于生精细胞超微结构,包括细胞间隙和线粒体地恢复更加明显,在借助HPLC-MS代谢组学的基础上发现磷脂甘油代谢通路具有显著差异性;4.雄激素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以及细胞坏死性凋亡途径来实现其治疗作用,并且可改善相关细胞标志物来调控生精过程。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不仅影响脊柱的发育和功能,同时也影响胸廓的发育和肺功能。现有的肺功能检查多为静态肺功能,不能反映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运动时的生理变化。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通过
目的:探讨肝外门脉高压患儿的肝外门静脉造影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对肝外门静脉梗阻的形态进行分型,研究肝外门静脉梗阻形态分型与Rex手术预后和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2月至2017年10月,107例患儿(男62例,女45例,术时年龄0.8-17.5岁,平均5.7岁)因上消化道出血或脾大脾亢就诊我院,行超声和CT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其中99例采用Rex手术治疗,7例因门静脉左支发育不
背景和目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发病率在9.6%,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现有证据表明,POP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针对同卵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对POP产生的影响相同。高龄、阴道分娩、高BMI、体力劳动等为其高危环境因素,而遗传风险因素包括种族、家族史、家族性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综合征或埃勒斯-丹洛斯综合征等,已有多篇论文证实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KI)是以肾功能迅速恶化为特征的综合征,常继发于其他急性病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尤为常见,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对AKI的分期方法,存在将尿量变化、肌酐增长绝对值和相对比例同时归类为同一期的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倡议进行分组研究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AKI患者。同时AKI与慢性肾脏疾病(CKD)均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AKI在
研究背景:脊柱畸形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外观的骨科疾病,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就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其椎体畸形是由胚胎时期体节发育异常导致的。CS特征性表现为脊柱冠状面向左或向右侧弯曲角度超过10度。严重的CS会导致患者丧失正常劳动能力或终身瘫痪。CS常为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现,外观的异常常可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给患儿的家庭造
目的探讨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并且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37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特点和夹层累及范围选择。根据术后是否进行CRRT将患者分为非CRRT组(n=1263)和CRRT组(n=115),并纳入两组患者围手术期
研究背景: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导致的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会引起多种中小分子物质重吸收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近端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低磷血症)、碳酸盐尿和尿酸尿(低尿酸血症)等。目前FS相关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病理及预后相关研究,FS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近端小管重吸收受体功能障碍、内吞体-溶酶体蛋白降解途径受损、钠-糖转运体及钠-磷共转运体表达
[研究背景]文献中对泪沟及睑颊沟的成因有许多不同的解剖学描述,也存在很多争议。使用传统的大体解剖学的方法无法对泪沟及睑颊沟的成因进行很好的研究。然而整形外科工作中涉及眶下区的手术较为常见,了解眶下区的精细解剖结构,对临床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目的]了解眶下区组织的复杂空间结构关系,探究泪沟及睑颊沟的解剖及增龄性改变。[研究材料和方法]运用碘染色及高分辨率micro-CT扫描对2例福尔马林固定
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术后出现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研究几乎均立足于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即使研究人群中包含急诊PCI患者其占比
研究目的自体脂肪移植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一项常用技术,但移植脂肪的保留率受到个体差异、技术操作、受区部位等多因素的影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基因治疗或添加脂肪干细胞、基质血管成分等可一定程度地促进移植脂肪的存活,但效果仍不理想。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具有自体取材、制备简单、富含生长因子、作用时间长等优点,可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已应用于促进骨再生及创面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