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石印“画报版画”研究--以“点石斋”“飞影阁”画报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nfran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语境中,有关“中西融合”的讨论,大多立足于对外部世界冲击的回应来讨论东西美术的融合,而版画作为西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在讨论中被忽视。而今日看来,铜版、石版画因在图像复制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多的是以技术层面引入中国。特别是石印版画技术,在传教士和商人的引介下被广泛用于印刷与新式传媒业。以商业画报形式存在的晚清“画报版画”,由于长期依赖商业环境,因此发展模式有别于欧洲。其次,早期从事石版画创作的中国画师受传统雕版行业制作流程的影响过深,使其面对石版画等新型版画技术时依然未能摆脱“器物”的思考层面。这点与画师自身的教育程度和艺术品味有关,同时也与当时文人阶层垄断艺术评论的舆论空间难脱关系。
  但无论如何,晚清的商业画报是中国早期版画的一种形态且以图为主的形式令画报在美术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中国画师在石版画创作时表现出的艺术探索,都是影响晚清石版画发展的重要艺术实验。因此,晚清时期中国画师的自我艺术定位,石版艺术在中国生存环境还有技术层面对晚清画报版画的制约,以上三者都是影响“画报版画”从商业版画向创作型版画转型的重要因素。
  本论文分三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论文第一部分尝试整理自明末以来,西洋铜版画和石印版画进入中国的途径方式,以及中国画师如何理解这种新版画型式的影响;其次论文着重以《点石斋画报》中登载的作品为案例,分析中国商业画报形成过程和内容特征,理解点石斋画师如何运用中式绘画技巧与学习西式绘画技巧呈现日益形成的上海消费性的社会;最后,论文从晚清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垄断和中国画师的自身局限出发,分析中国画报版画为何没能形成独立创作型艺术性石版画的原因。
其他文献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传播已经成为各国在国际影响力竞争上的重要博弈手段。非洲作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战略合作伙伴,是中国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阵地。然而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优势和殖民历史遗留的文化传统率先在非洲建立起国际传播的话语霸权,为突破非洲“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官方媒体和民间通信技术公司先后进入非洲市场布局传播,希望为我国国际形象的传播
学位
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新闻摄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媒介融合转型,报社为节约成本、为改革组织结构,将摄影部裁撤掉或者将其并入文字部门,让摄影记者的地位愈发模糊。基于这样的背景,摄影部门的现状如何?在媒介融合过程中它们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们有着何种改变?这都值得去关注。  本文以摄影部为研究切入点,选取湖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三家报社:《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利用
学位
在学者眼中,梁启超是报人更是政治家。从业报馆的27年里,梁启超频繁参与各类政治活动,对于政治的热情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报业,但总体来看,梁启超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力主要还是通过报刊实现。本文从媒介的角度揭示报刊的媒介机制如何逐步建立起梁启超的报人名声,重新审视梁启超择业、成名以及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影响。  文章从中国近代报刊业切入,梳理了传教士报刊逐步发展为民族报刊的过程,伴随着民族报刊业的兴起,置身其中的
学位
2017年初特朗普刚上任就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随后美国又挑起了与中国的贸易战争。这一系列举措势必会给全球经贸局势和各国战略布局带来不小的影响,这其中最难以忽视的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与中国、美国联系紧密的日本。  中国拒绝承认南海仲裁结果,已引发日本对中国“海外扩张”的高度警惕,而美国在贸易上的自我保护和军事安保上的放责无疑会给日本在对华处理方面增加较大的
“开锁”又名“圆锁”“完十三”“做十二”“圆辫”等。“开锁”仪式是在孩子成人之际举行的一种民俗仪式,是人生礼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简单来说是为了祈求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项仪式历史悠久,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长命缕习俗,现今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区。山西作为“开锁”仪式的起源地,即使是在本省境内,各地也存在着细微差别。它有着一套相当繁琐的步骤,类似于古代男子的冠礼
学位
媒介的发展带来了古籍整理出版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互联网+古籍整理”促进了传统古籍整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赋予了古籍整理出版新的内涵与外延意义。本文以大型古籍类书《中华大典·农业典》的整理出版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对古籍整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对《农业典》整理出版的新路径进行论析。此外,对其不足进行反思,对新时代的古籍整理出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绪论部分,通过阐释国内外关于“古籍整
学位
李继开,作为“70后”代表艺术家之一,作品充斥着孤独与荒芜感的个人情绪,整个画面色调深沉且用笔自由,通过一个小男孩的形象贯穿于画面之中构建出一个虚拟的封闭世界。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或多或少心中都会藏有一个孤独的形象,一个不谙世事,桀骜不驯的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将自己内心的另一面表达出来,能走进内心世界,找到有着美好也有着叛逆的自我形象,就像是走过一条通往自己童年的隧道,找回了童年的自己,也回到了最熟悉
学位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蔡元培提出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后来林风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蓄”的美术教育思想,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下早已进入多元文化时代,新一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因此面临着重要挑战,而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泛西化”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对待中诬方文化的态度再一次成为了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
中国山水画通常以点景来丰富画面内容,升华画家情感。《芥子园画谱》把点景分为人物、建筑、鸟兽,而以点景人物居多。点景人物不仅深化点名画面主题,画家也通过点景人物的自我植入来暗示自我情感。点景人物因身份属性的不同,画面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意境也不尽相同。山川之美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人与景的相互衬托中也由此得以体现。因高士身份属性的特征和代表的人文内涵及审美内涵,使得高士在山水画创作中作为点景人物的首
学位
油画是舶来画种,中国人深入学习和研究也是近百年的事。中国油画经历了几代艺术家不懈的探索,时至今日油画的多样性探索已全面展开。而中国的油画艺者始终没有忘记扎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将西方和东方的可资借鉴的东西融入,以油画为入口,表现与中国人独特的审美传统和理想相通的精神内涵。我们的前辈艺术家林风眠、吴大羽、吴冠中等先生们,在他们的艺术里,充满了东方的诗性品质。吴冠中先生认为,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