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贫困问题是社会各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000万人下降至2018年的1660万人,脱贫攻坚任务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财政资金在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大幅增加,农村公共投资在农村贫困减少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命运的胜利曙光,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目前还未脱贫的贫困人口的贫困情况更为严峻,脱贫攻坚的难度更大。农村公共投资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中国扶贫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农村公共投资结构和投资布局能有效地减缓农村贫困情况,反之,则可能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增加。另外,公共投资并不能直接减少农村贫困,而是通过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升贫困人口技能等途径来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因此,全面认清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机理和减贫方向,有利于找准正确的公共投资方向,也有利于调整合理的公共投资结构,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贫困减缓,实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贫困现状和公共投资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2003-2017年全国农村公共投资数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其增长的速度与全国公共投资平均增速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此外,通过对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机理分析,厘清了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机理,发现不同类型的公共投资的减贫路径是有明显差异的。本文选取了中国2003-2017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村公共投资和农村贫困率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用具体数据去衡量各项公共投资的减贫效果,比较各项公共投资减贫效果的差异,同时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对比,分析三大区域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果的差异。本文通过以上研究,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公共投资能够对农村贫困减缓产生显著的影响,农村公共投资是促进农村贫困减缓的重要力量。农村公共投资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生产生活成本,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从而有效地减缓农村贫困状况;(2)不同类型的公共投资对农村贫困的减缓效果不同,从全国情况来看,农村教育投资对农村贫困的减缓效果最为显著,接下来依次是农村道路投资、农村医疗卫生投资、农村电力投资和农村水利投资;(3)不同类型的公共投资的减贫机理不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减少农村生产和生活成本和促进农业增长来减少农村贫困;农村教育投资通过提升贫困人口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水平来减少农村贫困;农村医疗卫生投资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来减少农村贫困。(4)农村各项公共投资对减贫的效果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在西部农村地区最为显著,在中部农村地区也比较显著,但在东部农村地区则相对较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在重庆市中医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
【考点梳理】  1.促成改革开放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
研究背景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1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结核病仍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是单一传染病致死的头号元凶(排名高于艾滋病)。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罹患结核病,各国结核病负担差异较大,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结核病例数占全球的87%。中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8年,中国约有86.6万结核病新发患者,占全球新发患者的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