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探讨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足踝手术的术后镇痛提供新模式,为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推广及应用提供新举措。方法:选择外伤致单侧足踝部骨折,ASA分级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120例,按手术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原则分3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的麻醉及手术方式均相同,A组于手术结束行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100mL);B组于手术结束行超声引导单次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配方为0.2%罗哌卡因20ml)镇痛;C组于手术结束行超声引导连续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配方为0.2%罗哌卡因150ml)镇痛。评估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48h(T6)患者的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自控镇痛(PCA)次数、镇痛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及患肢的肌力、感觉及运动异常情况;检测术前及T4时点患者的血糖、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肾上腺素水平;术后1周随访患者的镇痛满意度及患肢的肌力、感觉及运动异常等情况。所得数据资料应用GraphPadPrism7.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校正;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组发生导管脱落1例,药物渗漏1例,均退出此研究。T1~T4时点3组的静、动态V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T5~T6时点B组的静、动态VAS评分较A组和C组增高(均P<0.05);A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在各时点均高于B组和C组(均P<0.05),而B、C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PCA次数明显多于C组(P<0.05),与B、C组比较,A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发生率高(P<0.05)。B组患肢的肌力减弱程度及感觉、运动异常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均P<0.05),而后两者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4时三组的血糖、CRP及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B组T4时的血糖、CRP及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A、C两组(均P<0.05),而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周后随访三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均较高,均未出现患肢肌力减弱及感觉、运动异常。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可为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提供舒适、有效的术后镇痛,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少,且可有效降低机体应激反应,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更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但此方法有导管脱落及药物渗漏的风险,应用时应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