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毒“814”疫苗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以免疫抑制、神经紊乱和T细胞淋巴瘤为特征。MDV属于疱疹病毒科马立克病毒属成员。根据血清学特性,MDV可分为MDV1、MDV2、HVT 3个血清型,仅MDV1型具有致瘤性。MD的控制以疫苗免疫预防为主,而疫苗的使用以血清1型的最为广泛。尽管通过许多的免疫策略防控MD,仍然有证据表明在最近40年内,MDV朝着更强毒力方向进化。然而,我们更关心的是,在养禽业中,当前的疫苗将不能保护禽类抵抗正在向强毒力进化的田间野毒株的攻击。临床和实验室数据也证明田间野毒株朝着更强毒力的方向进化的现象,但是进化的分子基础仍然是未知的。为了深入了解MDV的致病机制,对涉及到病毒毒力的基因进行更好的了解是必需的。MDV1型“814”疫苗株为自然弱毒株,作为防控MD的疫苗,长期在我国应用,使用效果良好。为了解MDV强、弱毒株全基因组变异情况,本研究根据MDV GA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覆盖全基因组的66对引物,经PCR扩增,目的片段的克隆,序列拼接以及分析,首次获得了马立克氏病病毒1型中国疫苗株“814”的全基因组序列。MDV 814全长为172,541bp,其基因组中基因结构组成与其他的MDV1型毒株相同。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MDV 814与疫苗株CVI988的亲缘关系最近。与GenBank登录的强、弱毒株进行比较分析表明:814株基因组长重复区在编码Meq、RLORF6和23KDa的重叠基因内具有177bp的插入。814株在RLORF12基因编码区内存在69bp的缺失,此缺失位于复制起始位点(Origin of Replication ,Ori)内。在编码大的间质蛋白的UL36基因中,与疫苗株CVI988相比,MDV 814株缺失510bp。SNP的鉴定发现,总计24个SNP是疫苗株814、CVI988共有的,不出现在强毒株中,被鉴定SNP发生在基因UL12、UL38、UL39、UL43、LORF8、LORF11、UL46、UL49、UL50、UL52、UL53、RLORF7、RLORF9、RLORF4、US2、US3、SORF4、US6编码的蛋白质中。同时,发现43个814疫苗株特有的氨基酸突变,分布在23个开放阅读框内。本研究是首次对我国的MDV1型“814”疫苗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并比较了MDV疫苗株和强毒株在基因水平上的差异,为MDV的致病分析、免疫预防和毒株毒力弱化等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老年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征,调查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为急性呼吸衰竭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2014年12月~2018年8月,纳入本院收入的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内外评价理论的分析以及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的特点研究,构建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方法
嘉道年间,清朝统治衰象显露,传统学术文化进入历史转换期。被汉学压抑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复经提倡,遂在大江南北再度流行起来。成同时期,曾国藩重用士绅编练湘军,集结了一批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3个月内未曾治疗过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随证加味内服治疗3~6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
<正> 近几年来,我画了一批虚象画。我的尝试受到许多画友的关心和帮助,有的热情肯定,有的认为不成熟,不如原来的作品耐看,也有的说我变了,正走向抽象主义。对大家的关心甚感
<正> 任何一种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都离不开所处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潮等方面条件的作用。若从所发现的现存最早的条屏绢本油画《桐荫仕女图》(约1700年)算起,中国油画至少也
<正>北京社科院研究员钱光培最近提出,中国自古至今,有三次文艺复兴的时代,每一次都比欧洲的文艺复兴壮丽。 这三次文艺复兴,第一次出现在春秋时代,第二次出现在唐朝初年,第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组织中CDX-2与CK7和CK2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54例临床病理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化,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与社会之间的需求开始变成"供大于求",并且此现象越来越严重。在现阶段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
<正>2009年1月~2016年1月,我科采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锁骨近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25~68岁。左侧17例,右侧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