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内外评价理论的分析以及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的特点研究,构建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方法,为地方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入选2004-2008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山西省高校创新团队。资料来源①山西省教育厅提供受资助创新团队名单②山西省教育厅发文件,搜集受资助创新团队的科研产出基本资料③山西省教育厅和山西省有关高校网站收集基本信息④实地调研获取资料研究方法应用文献分析法和专题组讨论法设计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了设置;用综合评分法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和进展需要,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1、界定了高校创新团队的概念及其内涵。将高校创新团队定义为高校,以科技创新为目的,围绕共同愿景和目标,由技能互补并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并且在各个专业领域有一定专长的人员组成的互动系统。高校创新团队是创新团队中的特殊类型,它主要是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形成的创新团队,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最为重要的基本单元。2、构建了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题组讨论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和补充,专家意见达成一致,确立了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两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自然科学类绩效评价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74个三级指标构成;人文社科类绩效评价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构成。3、设置了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通过专题组讨论法确定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两个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自然科学类一级指标(科研项目、成果产出、.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团队结构、学术影响)的权重分别是0.2133、0.2358、0.1164、0.1678、0.1189、0.1478;人文社科类一级指标(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成果产出、.成果应用、科技人才培养、团队结构、学术影响)的权重分别是0.2111、0.2389、0.1244、0.1723、0.1000、0.1533。4、运用综合评分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比较可靠。本研究运用综合评分法中的加权加法和加权乘法按指标体系的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逐渐进行。(1)自第三层次开始,将收集的数据与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相乘求得三级指标加权值;(2)将所属同一个二级指标的三级指标的加权值相加计算得出二级指标的值;(3)将所属同一个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值采用乘法得出一级指标的值;(4)将一级指标各值相乘,得出最终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排序结果为A3团队、A2团队、A1团队、A7团队、A4团队、A8团队、A6团队、A5团队。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是全方位的评价,不能只看科研项目或成果产出,合理的团队结构对团队绩效水平的提高同样重要。5、建立了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2004-2008)基本信息数据库。研究结论1、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的绩效评价尚不成熟,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基本概念还缺乏明确的、统一的界定。绩效评价的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2、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运用专题组讨论法构建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设置权重是可行的。将综合评分法应用于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是合理的。3、机械的将创新团队的绩效等同于成果产出和科研项目的数量,掩盖了团队绩效评价的本质。因此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的负责人进行绩效管理时,应注意团队的绩效不同于个人的绩效,团队的绩效评价是全方位的评价。本研究创新点1、首次建立了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2004-2008年)基本信息数据库;2、首次建立了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模型,为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1、进一步科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要素2、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绩效评价计算机辅助系统,简化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