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肠道是具有重要的免疫、内分泌和屏障功能的器官。肠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被认为是引起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原因,但是其具体机制仍存在很多的争议。传统的细菌移位理论并不能解释许多疑问,己备受质疑。“肠-淋巴”途经理论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肠淋巴液的成分还不是很明确。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与肠道I/R损伤关系密切,抑制Toll样受体4介导的信号通路激活可能会对肠道I/R的原位损伤和其所致的远隔组织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目的:本研究通过基因缺陷的动物模型,研究肠系膜淋巴液中的成分以及TLR4信号传导通路在肠道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首先测定测定肠道I/R大鼠淋巴液的内毒素和HMGB1水平,并测定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和肠道黏膜高度和容貌厚度变化。48只TLR4基因缺陷的小鼠和48只野生型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分别尾静脉注射正常大鼠的淋巴液、肠道I/R的淋巴液、内毒素和HMGB1蛋白,180min后处死取材。鲎试剂检测内毒素含量,ELISA方法检测HMGB1、以及炎症因子的含量,病理切片检测小鼠肠道的形态损伤,冻存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回肠HMGB1、NF-κB、MyD88和TRIF的含量,RT-PCR检测回肠组织中HMGB1、MyD88和TRIF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肠道I/R大鼠的淋巴液中内毒素和HMGB1水平显著升高,回肠和空肠黏膜破坏,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发生变化。所有小鼠血清中内毒素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野生型小鼠注射肠道I/R淋巴液后,组织损伤明显,TNF-α和IL-6显著增高,而TLR4基因缺陷型小鼠组织损伤明显减轻。注射普通淋巴液和内毒素的小鼠其组织损伤轻微,表现为正常的肠道粘膜形态。注射HMGB1的野生型小鼠其组织和炎症因子中度升高,而注射HMGB1的TLR4基因缺陷型小鼠表现为基本正常的肠道组织形态和轻微的炎症因子升高。注射I/R淋巴液的小鼠中,与TLR4基因缺陷型小鼠相比,野生型小鼠MyD88和TRIF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都相对增高,但相对以TRIF为主。结论: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和血浆游离氨基酸变化,肠道屏障损伤可能与谷氨酰胺浓度下降、蛋白分解增加相关;“肠-淋巴”途径在肠道I/R损伤中有关键性作用;I/R的肠淋巴液种HMGBl可能参与介导肠道I/R所致炎症反应和肠粘膜的损伤,而肠淋巴液种该浓度内毒素不引起肠道I/R所致系统性炎症反应和肠道损伤;TLR4参与肠道I/R所致炎症反应和肠粘膜损伤,MyD88(?)TRIF两途径可能都有所参与,且可能以TRIF途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