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60年代发生的中苏论战,在中苏关系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政治领域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中国当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乃至影响到世界政治格局的重新组合。国内外学者关于中苏论战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大部分致力于论战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对于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这一命题,至今尚没有人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中苏论战是围绕中苏两党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论战对当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产生了严重干扰和破坏作用;既产生了正确的理论成果,也陷入了理论误区、犯了错误,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本文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有关中苏论战的历史性考察,而是根据历史学研究的相关成果来进行政治学的分析,主要意图在于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当做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历史进程来理解,从而将中苏论战时期视做这样一个艰难而又复杂的历史进程的一个阶段与组成部分,对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问题、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经济和经济建设问题的认识、执政党问题以及“两制”关系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从21世纪初的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与反思中苏论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尤其对中苏两党所持不同认识与观点的比较分析来获得对这一问题的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并试图从历史与政治学乃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角度来重新评价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本文共七章。第一章,中苏论战的由来及过程。主要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作为历史背景分析中苏论战的缘由,并拟以苏共二十大为切入点,对论战中两党分歧的发展、扩大、尖锐化和两党关系的中断作了梳理阐述,为论文的主题作了铺垫。第二章,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认识。赫鲁晓夫肯定了和平过渡的可能性,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使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即通过议会斗争道路,实现政权的和平转移。中共认为,不要过分强调和平过渡,取得了议会多数不等于改变了国家机器,“承认不承认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分水岭。”第三章,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认识。随着论战的不断升级,中苏两党的分歧和争论直接干扰了毛泽东对国内形势的判断,逐渐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中共认为,苏联存在“敌对阶级”,苏联已经“资本主义复辟”,苏共不讲阶级斗争、不讲阶级分析,要害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第四章,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经济建设问题的认识。中共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这个特征决定其它特征;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成份应该是纯洁的,只应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不容许私有制成份存在。并依据本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分析南斯拉夫城、乡资本主义,判断“资本主义在南斯拉夫复辟”,暗示苏共领导正走上这样一条“蜕化变质的道路”。第五章,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执政党建设问题的认识。中苏论战中两党围绕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性质和领导人问题、党内出修正主义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与其他国家执政党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中共反驳了苏共“全民党”论断,认为赫鲁晓夫建立了“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专政”。并提出社会主义阵营内党际关系原则和国际关系原则。第六章,论战时期中共对“两制”问题的认识。苏共把和平共处作为苏联的对外政策总路线。中共认为,列宁和斯大林的和平共处政策与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批判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是用和平主义来代替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背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第七章,论战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问题认识的历史评价。中苏十年论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以苏为鉴”,致力于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提出过不少富于创见和开拓精神的思想和观点。同时,中苏论战也严重干扰和阻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苏论战给中苏双方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深刻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