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频频溺水,轻则致伤,重则致死,已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防范中小学生水域安全事故,学校尝试在体育课中加强游泳课程的教学,希望掌握一定游泳技能的中小学生能够应对水域突发状况,但令人困惑的是增强游泳技能这一有限措施并没能有效缓解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在频频见诸报端的水域安全惨剧中,受害者不乏游泳技能尚可的中小学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当前中小学生水域安全事故频发,单一强调游泳技能对缓解溺水高危行为的效果有限的情况下,以“千湖之省”湖北为典型,研究溺水安全知识对中小学生溺水高危行为的影响,并从知识对行为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层面,探索溺水风险感知在溺水安全知识对溺水高危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武汉、宜昌、恩施3个城市,每个城市分别选取城乡中小学各1所,共12所学校150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学生911名、小学生596名。被试共完成了溺水安全知识、溺水高危行为、溺水风险感知3份问卷。经过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结构方程分析等方法检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学生溺水安全知识较为缺乏,溺水高危行为偏多。在性别上,中小学女生溺水安全知识、溺水风险感知水平较男生要高,溺水高危行为较男生要低。在学历上,中学生在溺水安全知识、溺水风险感知、溺水高危行为上较小学生要高。在城乡上,城市中小学生溺水安全知识、溺水风险感知水平较农村中小学生要高,溺水高危行为较农村中小学生要低。(2)中小学生溺水安全知识对溺水高危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溺水安全知识掌握越好,溺水高危行为越少。(3)在中小学生溺水风险感知的四个维度中,溺水易感性、溺水严重性、游泳技能重要性在溺水安全知识对溺水高危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即溺水安全知识掌握得好,有助于提升溺水易感性、溺水严重性、游泳技能重要性三方面的感知水平,从而降低溺水高危行为的发生。感知障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丰富中小学生溺水高危行为的成因机制,可以从内在知识体系和外在支持环境两方面为湖北省中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发展提出对策。在内在知识体系上,构建围绕水域安全常识、水域自救与救生知识、水域活动判断知识三大方面的完整溺水安全知识教育内容,改变当前水域安全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局面,使知识成为技能的重要补充,提升中小学生的溺水安全知识水平;在外在支持环境上,凸显法律、教育、社会三个层面的重要性,使水域安全教育由当前相对单纯的学校教育,变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各个层面广泛参与的全面教育,使中小学生笼罩于一张“水域安全保护网”中,时刻提醒其对安全的意识,提升其溺水风险感知水平,在完善水域安全教育体系的同时,最终减少溺水高危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