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体内抗血小板抗体增多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导致的出血为特点。ITP所致的出血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任何年龄层均可发病,儿童、成人发病无差别。ITP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等,都效果短暂,难以达到理想的长期缓解。激素作为治疗成人ITP的首选用药,虽然有效率达70%~80%,但长期缓解率仅有46.15%.Cohen等调查发现血小板低于30×109/L的ITP患者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有1.62%~3.89%,使得ITP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低于癌症患者。因此,研究ITP的发病机制并展开有效的靶向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传统观念认为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和成熟产生多种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是ITP发病的中心机制。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CD4+T细胞异常所致的免疫调节机制异常可能才是ITP发病的始动因素。CD4+T细胞通过其亚群功能和亚群数量比例的异常,向B细胞提供异常辅助信号,致使B细胞病理性激活,参与到ITP发病的体液免疫反应中。根据CD4+T淋巴细胞表型和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将其分为Th1、Th2、 Th17、Tfh和Treg细胞亚群。其中,Thl细胞可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h2细胞可增强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Thl7细胞可介导炎性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和肿瘤等的进展;Treg细胞能抑制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及自身抗体的产生。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在ITP患者Thl/Th2比例高(主要是由于Th2细胞减少所致)、Treg细胞数量减少[1],这表明ITP患者的CD4+T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存在异常。方法:本实验通过应用RQ-PCR和ELISA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次诊断的ITP患者40例,设为初治组;38例患者经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认定为治疗完全反应组。其中12例应用标准治疗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16例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10例应用激素合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经正规治疗后复发者10例,设为复发组;选取与其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PQ-PCR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PBMC)中Bcl-6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Bcl-6mRNA的表达情况RQ-PCR结果显示:外周血PBMC中Bcl-6mRNA在初治组、完全反应组、复发组、正常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3.83±1.00)、(2.09±0.74)、(3.42±0.64)和(1.04±0.41)。所有ITP患者Bcl-6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Bcl-6mRNA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患者Bcl-6mRNA又升高,表达水平与初治组无统计学差异(P>0.01)。完全反应组中,应用标准治疗量激素治疗、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激素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后Bcl-6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2.11±0.69)、(1.97±0.86)、(2.24±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IL-21蛋白的表达情况ELISA显示:初治组、完全反应组、复发组、正常对照组的IL-21蛋白的含量是:(167.37±14.20) pg/ml、(121.93±9.96) pg/ml、(163.47±10.84)pg/ml和(91.00±33.09) pg/ml。所有ITP患者血清中IL-21蛋白的含量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IL-21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患者IL-21又升高,表达水平与初治组无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完全反应组中,应用标准治疗量激素治疗、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激素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后IL-21蛋白含量分别是(123.08±9.51) pg/ml、(122.31±11.22)pg/ml、(119.66±18.63)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ITP患者PBMC中Bcl-6mRNA的表达量与血清中IL-21蛋白水平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初治组ITP患者Bcl-6mRNA的表达量和血清中IL-21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10,p=0.001)复发组Tfh细胞Bcl-6mRNA的表达量和血清中IL-21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r=0.355,P=0.434)。4ITP患者血小板水平与Bcl-6mRNA及IL-21的相关性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初治组和复发组血小板计数与外周血PBMC中Bcl-6mRNA的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r=0.202,P=0.231;r=0.097,P=0.903)。初治组和复发组血小板计数与血清中IL-21的含量均无相关性(r=0.059,P=0.730;r=0.869,P=0.131)。结论:1在ITP患者,PBMC中高表达Bcl-6mRNA说明Tfh细胞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2Tfh细胞可能通过其主要效应因子IL-21的高表达诱导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促进ITP患者体液免疫反应的激活。3大剂量激素可能抑制了Tfh细胞向滤泡迁移,进而抑制B细胞过度活化,减少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