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婚姻研究——基于大学生样本的分析与探讨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136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雪莉·特克认为“对于后现代生活中特有的自我建构与再建构,网际网络已成为一座重要的社会实验室,我们透过网络的虚拟实景可以进行自我塑造与自我创造。”①而网络虚拟婚姻正是这一社会实验中的婚姻实验室,对处在婚姻迷茫期的大学生探索自我、发展关系、了解婚姻、体验家庭生活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为指导,对网络虚拟婚姻的原因、动机及关系形成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网络虚拟婚姻兴起的客观原因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网络化的技术推进以及“人是游戏者”的本质有关。  其次,对个体参与网络虚拟婚姻的主观心理动机和角色扮演形式进行了分析,并以婚前、婚礼、婚后的发展过程分析个体在关系形成过程中行为表现,发现婚姻关系的演变受到个体角色扮演形式的影响。由虚拟婚姻关系演变为网络之恋的个体多为美化型或片面型扮演角色;发展为朋友之恋的都为真实再现型表演;而演变为现实之爱的个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是美化到真实再现的动态表演过程。  最后,分析了网络虚拟婚姻对社会现实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并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及社会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进步和民间公益组织的突飞猛进式发展,中国的传统媒体、新媒体与公益的互动逐渐增强。从早前传统媒体对公益事业的一些常规报道到媒体通过公益组织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传媒产业已经空前发达,现代都市人群早已从主动在有限的信息中淘金,转变为被动地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里接受灌输。社会分化,读者分群,媒体
20世纪20~40年代也就是抗战前后的中国,是一个风起云涌夹杂着战争与血腥的时期。斯特朗不仅目睹和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种种起伏,并且以一个革命观察家的眼光和手中的笔观察、记录
本文以现代性体验为基本理论视角,通过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现实题材城市电影的细读来分析当代中国电影的城市想象,探讨这些城市想象图景的建构特点与流变规律,综观新时期以来的
近年来,新媒体的强劲发展眩人耳目,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电视借助于新媒体拓展传播疆域,不断实现节目样态的改革与创新,形成
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和一般的网络媒体。社会化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营销问题。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