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展览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总体来说发展态势迅猛,在办展面积、规模、数量以及国际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宏观经济情况的“晴雨表”,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展览业紧随经济发展的步伐,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下展览业的发展速度放缓,却对产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厘清展览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有利于把握展览业在整个产业经济体系中的发展状态,明晰展览业发展的支持力、联动力及创新力的来源,从而为依托产业关联效应,促进展览业在新常态下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通过梳理既有文献发现,展览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影响力和带动力,与涉及游、购、娱的产业关联关系尤其显著。但是鲜有学者将展览业做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对展览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与各产业的关联效应进行测算、衡量,系统地对关联产业的类别进行划分和研究。目前,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适用性不断增强,已经被应用于多种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中,并且针对国民经济影响力较大的产业适用性更强。我国展览业做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符合投入产出模型的适用性条件。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展览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以产业关联的基本形式为切入点,对展览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提出基本假设。产品间的关联、技术服务间的关联和劳务间的关联是产业关联的三种基本形式,也正因为这些关联形式的存在,使产业间能够产生产业关联效应。展览业与制造类产业、服务类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品、技术服务以及劳务间的相互需求,以一种或多种形式产生了产业关联效应。基于这些关联形式,本文首先提出三个展览业产业关联效应的基本假设:假设1,展览业与制造类产业间产品关联性大,产业关联效应强;假设2,展览业与服务类产业间的技术服务和劳务关联性大,产业关联效应强;假设3,展览业与新兴产业间的产品、服务和劳务关联性大,产业关联效应强。其次,本文编制了展览业投入产出表,并据此进行产业关联度的测算。投入产出模型是建立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之上的。为了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展览业进行分析,本文以我国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出将展览业做为独立产业部门的共计150个细分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进而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根据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代入投入产出表中的对应数据,测算出能够体现前后向产业关联效应的直接分配系数、直接消耗系数以及能够体现产业波及效应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第三,本文对展览业产业关联测算结果进行数据解读,并据此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根据投入产出模型中直接分配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所代表的产业关联意义及展览业的产业活动情况,进行测算结果的分析和解读:(1)展览业与制造类产业的前后向关联系数达到一级和二级的细分产业部门最多,关联系数值整体较大,两者主要因产业间的产品依赖产生关联。由此证实了假设1,即展览业与制造类产业间产品关联性大,产业关联效应强;(2)展览业与服务类产业主要因技术服务和劳务间的相互需求而产生关联,二者之间存在一级和二级关联的细分产业部门数量较多,并且展览业与服务类产业存在一级后向关联的细分产业部门在全部产业类别中最多,关联系数值整体较大。由此证实了假设2,即展览业与服务类产业间存在技术服务和劳务关联,产业关联效应强;(3)展览业与新兴产业间主要以产品、技术服务和劳务的形式产生关联,但是,展览业与新兴产业的关联系数均未达到一级关联,只有少数细分产业部门的关联系数达到二级关联。由此,验证出假设3不成立,也就是说,展览业与新兴产业间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低于预期。最后,本文根据展览业产业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及主要结论,为推进展览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依托展览业与制造类产业间强大的产业关联效应,打造和建设产业发展集聚区,实现展览产业活动所涉及的信息、展品、物流等各个要素的快速聚集和整合,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间互动发展的产业优势;(2)依托展览业与服务类产业间的强关联效应,充分发挥展览业强大的产业联动力,加固和深化产业合作关系,不断扩大产业关联范围,促进展览产业链的巩固和延伸;(3)针对展览业与新兴产业关联度不高的情况,通过构建和完善“展览业+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平台,进一步增强展览业与信息技术、电子科技、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融合性,并积极拓展展览业与新兴产业的关联领域,为展览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