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活动规则是存在于幼儿园各活动中,旨在维护幼儿安全与纪律,协调幼儿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幼儿学习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教师来讲,这些行为规范与准则能够维护幼儿园教学秩序,具有一定管理价值;对幼儿来讲,活动规则还有更广泛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即育人价值,具体表现在活动规则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正义感、自控力以及安全感的发展三方面。活动规则于幼儿的价值是在幼儿园活动规则实际习得过程中逐步渗透和扩展的,为此我们通过观察与访谈考察了幼儿园活动规则习得过程的实际状况,包括活动规则的具体内容、活动规则的导入、呈现、执行与修复方式。在对相关结果进行量化处理以及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生活常规是中班活动规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规则,而学习、人际交往与道德规则所占据的分量较少;
2.显性要求多集中于生活常规中,而隐性要求多集中于人际交往规则中;
3.不同教师对规则的强调重点不同。班长多强调关于约束幼儿在家庭的规则,副班更多的足强调生活常规方面的规则,而保育员强调的则是有关幼儿生活习惯的规则;
4.大多数规则自身内容适宜,但繁琐、苛刻的要求使得规则内容的实施不尽人意;
5.教师在人际交往规则方面涉及较少;
6在幼儿园活动规则的导入方式上,教师均趋向于明确命令要求与违规行为,而榜样行为导入与渗透式教育则较少涉及,不同教师在选择导入规则方式上不存在差异;
7.幼儿园活动规则的呈现方式以言语方式为主,韵律、标识、动作较少涉及,且四种不同呈现方式之间差异显著;
8.幼儿园活动规则的执行中,预警性提醒是教师选用频次最高的方式,其次是隐射、代言人、假问题、贴标签,反复练习的运用最少,各方式的使用之间差异不显著;
9.幼儿园活动规则的不同修复方式中,直接暴露足最常用的方式而合作解决足最少使用的方式。各方式使用的频次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合观察与访谈信息,我们总结出了幼儿园活动规则在习得过程中三大问题:活动规则的价值过于偏向管理价值,活动规则习得方式单一且强调幼儿的绝对服从。
为了探讨幼儿园活动规则习得的有效方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辅之以行为主义理论,在幼儿园真实的教育场景中寻求幼儿园活动规则习得的有效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出了规则习得的主要方式与外部条件:让幼儿理解规则;使用后果;处理原因;适当运用行为强化;营造安全、信任的情感环境;创设适宜的物理环境;家园合作。